帖子主题:亡羊何时补牢——旧话要重提之九
|
亡羊何时补牢——旧话要重提之九
磁之场 发表在 新手上路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41-1.html
亡羊何时补牢——旧话要重提之九
说明 “旧话”。笔者于2020、2021、2022、2023学年提出质疑,现2024学年。 “要重提”。第一次亡羊不补牢,第二次亡羊才补牢,这样,是成语出处之“未为迟也”,还是确实迟了? “之九”。上一篇《经过驿道?马帮?——旧话要重提之八》。 知识性差错(1-2) 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57页起: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浅析 《亡羊补牢》的改写似与原文语意大有出入。 一、改写之规 《亡羊补牢》的改写,一是扩写,二是把古代汉语写成现代汉语。 改写须持一定之规,否则无法操作及评价。 愚以为,可以“信、达、雅”为规: 1.信,讲求真实性。忠实于、不删不改原著重要的人、事、景、物、意(语 意)、理。 2.达,讲求语法性与逻辑性。在现代汉语基础上通顺、合理。 3.雅,讲求文学性。彰显作品的语言艺术。 《亡羊补牢》主要问题在于不“信”,不忠实于原文重要的语意。 二、改写之误 且看《亡羊补牢》之原文: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再看辞书对“亡羊补牢”的释义——无一与课文语意相同: 【亡羊补牢】谓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后及时补救。(《汉语大词典》二卷295页) 【亡羊补牢】牢,关牲口的圈。意谓失去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辞海》4475页)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差错后要及时补救。(《辞源》198页) 【亡羊补牢】后因以“亡羊补牢”比喻失误后马上补救。(《古代汉语词典》1521页) 关键词:赶快,及时,马上(修补,补救)。这是要点,不可弱化、偏离甚或相悖。 “亡羊而补牢”之“亡羊”,指失去了羊;“补牢”,指修补羊圈。“亡羊而补牢”之“而”,表顺承,其连接的“亡羊”、“补牢”两项,在时间上先后相承,“而”相当于“然后”——亡羊然后补牢;这两项也是在逻辑上相承,“亡羊”,受损,“补牢”,止损,“而”相当于“就”—— 一亡羊就补牢。如是,时间上没拖延,行动上没拖沓:才“未为迟也”。 但是,对原文“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进行改写的课文,并非亡羊然后补牢,而是亡羊再亡羊才补牢,不是一受损就止损,而是受损再受损才止损。这至少是慢了一拍的——实为迟也。 课文在第二次亡羊受损才补牢,其补救就不是“赶快”而是“迟缓”,不是“及时”而是“失时”,不是“马上”而是“缓慢”。课文中的“他”还好意思瞎说“现在修还不晚”的! 古语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吾语曰:“改”而不信,不知其可。 可见,改写后的课文《亡羊补牢》实乃成语“亡羊补牢”的不肖子孙。 又,现课文之语意,乃谬种也——谬种是不应该让它流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