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启示看实践[分享]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启示看实践[分享]
天明社区 发表在 新闻聚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68-1.html
八项规定何以十年如一日焕发生机活力?——解码新时代作风建设的"中国答案"
春寒料峭时,市政务大厅里,一位前来办事的市民发现,原本需要"跑断腿"的审批流程,如今只需在自助终端上轻点几下即可完成;食堂的监控屏幕上,"光盘行动"的实时数据滚动更新,剩菜剩饭量较去年同期下降60%......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恰是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三年来的生动注脚。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曲,当我们以历史纵深的目光审视这项深刻改变中国的政治实践,会发现其历久弥新的密码正蕴藏于三个维度之中。 从"舌尖上的浪费"到"舌尖上的节约",作风建设在历史纵深中校准航向。《周礼》有云:"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二曰官职......"千年以降,吏治之道始终是治国安邦的核心命题。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恰是对中华优秀治理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某省纪委监委近年查处的案例显示,违规吃喝问题占比从2013年的38%降至2024年的5.2%,这不仅是一组数字的跃迁,更是政治文化生态的重塑。正如明代张居正推行"考成法"般,当代作风建设同样注重"察事考成",让"四风"顽疾在历史镜鉴与现代治理的双重审视下无所遁形。 从"文山会海"到"指尖政务",制度优势在守正创新中迭代升级。天府新区"清风"监督平台上线后,基层报表压减率达70%,干部们从"表哥""表姐"的戏称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向乡村振兴一线。这印证了《韩非子》"事异则备变"的智慧。八项规定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与时俱进的治理体系: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会议形式革新,从纸质台账到"云监督"的技术赋能,从运动式整风到"四种形态"精准施策,制度设计始终在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赛跑。正如某市建立的"作风指数"动态评估模型,用大数据为隐形变异"四风"画像,彰显了制度创新的生命力。 从"官本位"到"民本位",初心使命在群众笑靥中落地生根。在对接帮扶的贫困村的老支书至今记得,八项规定实施后,驻村干部自带铺盖住进农家,"身上沾泥土,脚下带露珠"的场景。这与《尚书》"民惟邦本"的理念一脉相承。作风建设最深厚的伟力,正蕴含于"柴米油盐"的民生改善中:当督查检查不再看展板听汇报,而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当"门难进、脸难看"变成"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最多跑一次"的微笑服务;当"天价月饼"回归平民消费......这些点滴改变构筑起新时代的"民心长城"。新区最新民调显示,九成以上的群众认为干部作风"明显好转",这就是最真实的时代答卷。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回望,八项规定早已超越初始的"行为准则",升华为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永恒课题。它启示我们:作风建设既要像"钉钉子"般一锤接着一锤敲,又要如"绣花功夫"般精准施策;既需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更要激发"制度治本"的效能。当每个党员干部都能从"一杯清茶办成事,两袖清风不染尘"的实践中读懂政治本色,新时代的作风建设必将在历史长河中持续迸发净化、优化、进化的磅礴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