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11717个阅读者,2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6-11 10:27

花钱换证书,莫让大凉山沦为“公益支教秀场”



大呛 发表在 辣眼时评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76-1.html

  大凉山似乎成了“公益支教的秀场”。尽管距离暑假还有大半个月,但不少研学机构推出的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早已售罄,甚至还有候补者正在排队等捡漏。

  据潮新闻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受商业利益驱使,一些研学机构会将大凉山的孩子包装为“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并借此推出“7天收费万元就能拿到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的研学项目。

  这种所谓的公益支教研学项目,就是打着公益旗号的“伪支教”,是为了满足部分学生“提升背景”的功利需求,把大凉山的孩子当成了商业研学的道具。

  这类公益支教研学项目,在营销广告中,明确标明可以获得“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就是将公益支教作为卖点的“功利支教”“走过场公益”。道理很简单,怎么可能去支教几天(一般五六天),和乡村孩子见见面、搞一两次活动,就能算得上是公益支教?这几天支教给乡村孩子会带来什么呢?

  这种支教研学项目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参与研学的学生,有获得支教经历的需求。这种支教经历可以用于评优、保研,以及申请国外大学。去凉山,一方面可以旅行,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支教志愿者经历,可谓“一举二得”。研学机构也是看准了这一商机,打着公益的幌子,运作起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

  可以想象,一个个这样的支教团,来到凉山,让当地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参加内容差不多的“免费课程”“免费夏令营”,这是怎样一种景象?这是真帮助这些孩子吗?事实上,久而久之,当地孩子也知道这是在配合公益表演。这种形式主义的公益支教,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很大伤害。

  对于这类所谓的公益支教研学,需要多方携手治理。监管部门要规范这类研学活动,明确禁止研学机构搞虚假支教,进行虚假宣传。尤其要规范公益支教,不能把公益支教变成生意。

  除此,当地教育部门、学校,要拒绝配合这类支教研学项目,接受规范的、真正有益于孩子成长的长期支教项目。

  其实,识别公益支教,是形式化、表演性质,还是货真价实的公益行为,并不难。近年来,“被支教”地区的教育部门、学校安排学生去接待这些支教团,也不堪重负。但考虑到支教团或多或少会给当地学生一些物质上的支持,因此,学校也就让学生尽可能配合。然而,这是不可持续的,当地教育部门、学校需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长远利益出发,拒绝表演性质、把学生当支教道具的所谓公益支教。

  从培养志愿者精神角度看,此类支教活动,对参与研学活动的学生来说,也没有获得真正的成长。说到底,这属于“有偿公益”“花钱买公益经历”。近年来,不少高校,包括海外高校都加强了对学生提交的背景材料的审核,如果学生提交的志愿者经历证明、助学报告是通过几天走马观花式的研学活动获得的,这不但不会为自己“加分”,反过来可能被认定为虚假材料、不诚信。如此,显然得不偿失。

  熊丙奇(教育学者)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6-12 08:05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6-12 08:05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6377 s, 9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