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2567个阅读者,2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5-31 17:26

《血证论》唐容川卷七诸方5[原创]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血证论》唐容川卷七诸方5

  礞石滚痰丸
  礞石(三钱)黄芩(三钱)大黄(三钱)沉香(三钱) 痰者。水之所结也。肺胃火盛。煎灼其水。则凝而为瘀。与饮同主于水。而饮则动于寒。故清而不稠。痰则 熬以火。故粘而难下。王隐君制此方。用黄芩清肺中无形之火。用大黄泻胃中实积之火。此治痰先清 火。所以治其原也。然痰本水湿所成。故佐以礞石之悍燥以除水。痰之所留。气即阻而不利。故用沉香 以速降之。二黄得礞石沉香。则能迅扫直攻老痰巢穴。浊垢之处。而不少留。此滚痰之所由名也。为末。 水丸。姜汤下。仰卧。忌饮食半日。若喉间粘壅。乃病药相拒。少顷药力到自愈。方虽猛峻。然顽痰变见诸 怪证。非此不治。
  旋复代赭石汤
  人参(三钱)甘草(二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五枚)赭石(三钱)旋复花(三钱炙) 此方治哕呃。人皆知之。而不知呃有数端。胃绝而呃不与焉。一火呃。宜用承气汤。一寒呃。宜理中汤。加 丁香柿蒂。一瘀血滞呃。宜大柴胡。加桃仁丹皮。此方乃治痰饮作呃之剂。与诸呃有异。不得见呃即用 此汤也。方取参草大枣以补中。而用生姜旋复以去痰饮。用半夏赭石以镇逆气。中气旺。则痰饮自消。 痰饮清。则气顺。气顺则呃止。治病者。贵求其本。斯方有效。不为古人所瞒。兼火者。可加麦冬枯芩。兼寒 者。可加丁香柿蒂。痰多者。加茯苓。盖既得其真面。然后可议加减。
  温胆汤
  半夏(三钱)云苓(三钱)陈皮(二钱)甘草(钱半)竹茹(三钱)枳壳(钱半) 二陈汤为安胃祛痰之剂。竹茹以清膈上之火。加枳壳以利膈上之气。总求痰气顺利。而胆自宁。温之 实清之也。用治痰气呕逆为宜。
  真武汤
  白术(三钱)茯苓(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附子(炮三钱) 水饮者。肾之所主也。肾阳化水。则水下行而不泛上。故用附子入肾补阳。以为镇管水气之主。制水者 土也。用苓术以防之。白芍苦降。从其类以泻之。生姜辛散。循其末而宣之。合之宣泻防制。水有所宰。而 自不动矣。故取此方真武水神以名汤。
  苓桂术甘汤
  茯苓(五钱)桂枝(三钱)白术(五钱)甘草(三钱炙) 甘草白术。填中宫以塞水。茯苓以利之。桂枝以化之。水不停而饮自除。治水气陵心大效。盖桂枝补心 火。使下交于肾。茯苓利肾水。使不上陵心。其实茯苓是脾药。土能治水。则水不克火也。桂枝是肝药。化 水者肝。为肾之子。实则泻其子。而肝又主疏泄。故有化水气之功。补心火者。虚则补其母。肝为心火之 母。而桂又色赤入心也。发汗亦用桂枝。借木气之温。以散布外达也。其降冲逆。亦用桂枝者。以冲脉下 属于肝。内通于肾。桂枝温肝气以引之。化肾水以泄之。凡下焦寒水攻发。冲阳上浮者。往往佐苓夏以 收功。须知桂枝其色赤。其气温。纯得水火之气。助火化木。是其所长。如无寒水。而用之发热动血。阳盛 则毙。仲景已有明戒。不可不凛。失血之家。尤宜慎用。或曰。仲景炙甘草汤。是补血药。而亦未尝忌用桂 枝。何也。曰。此正仲景慎于用桂枝处。方义以中焦取汁。变赤为血。不得不用桂枝。助心火以化赤。然即 恐桂枝伤血。故用桂极少。而用麦冬地黄极多。以柔济刚。用桂而能制桂。仲景如此之慎。可知失血家。 不可轻用桂也。
  二加龙骨汤
  龙骨(三钱)牡蛎(三钱)白薇(三钱)附子(钱半炮)白芍(三钱)甘草(一钱)大枣(三钱) 生姜(三片) 此方乃清散上焦。温补下焦之药。方用甘枣。从中宫以运上下。姜薇清散。使上焦之火不郁。附芍龙牡 温敛。使下焦之火归根。合观其方。以温为正治。以清为反佐。真寒假热。虚阳上浮。为对证。陈修园极赞 其妙。今人不察。往往误用。惜哉。
  团鱼丸
  川贝母知母前胡柴胡(各五钱)团鱼(重十二两) 同煮。先取肉汁食之。次将药渣焙干为末。鱼骨煮汁。丸梧子大。麦冬汤下。团鱼乃甲虫之长。能破肝之 结。肉亦带酸。入肝养阴。合清利痰火。疏理凝滞之品。凡肝经血郁气郁。火郁痰郁。以致骨蒸咳嗽者。 此丸力能治之。盖此丸以调肝者利肺。金木交和。则血气清宁。痨瘵不作。
  月华丸
  天门冬(三钱)麦门冬(三钱)生地黄(三钱)山药(二钱)百部(三钱)川贝母(三钱) 云茯苓(五钱)白菊花(三钱)沙参(三钱)阿胶(三钱)三七(二钱)桑叶(三钱)獭肝(一具) 獭肝随月变形。每月生一叶。正月则合为一叶。以其变化不测。而性又能杀虫。凡痨虫隐伏幻怪者。亦 以此幻怪之物治之。乃自古相传之灵药。方名月华。实以此药命名。而虫所由生。则由于瘀血所变。故 用三七以化瘀。血之所以化虫者。又由于痰热所蒸。故用余药润利。以清痰火。但取杀虫。则獭肝一味 已足。但取消瘀。则三七一味已足。而必多其品物者。攻补兼行。标本兼治。乃为全胜之师也。
  生化汤
  当归(三钱)川芎(二钱)黑姜(一钱)桃仁(三钱)甘草(一钱)益母草(三钱) 血瘀能化之。则所以生之也。产后多用。
  止衄散
  生地(五钱)白芍(三钱)黄芪(三钱炙)赤苓(三钱)当归(三钱)阿胶(二钱) 生地凉血。当归和血。白芍降血。阿胶秉阿水潜行地中之性。能潜伏血脉。此最易见者也。妙在黄芪运气摄血。则血不外泄。赤苓渗水利气。则引血下行。但黄芪一味。气虚者得之。则鼓动充满。而血得所统 矣。设气实者得之。以水济水。以涂附涂。益气横决。愈逼血妄行矣。此用方者。所以贵有加减。
  生地黄散
  生地(五钱)川芎(钱半)黄芩(三钱)侧柏叶(三钱)桔梗(二钱)栀子(二钱)蒲黄(三钱)阿 胶(二钱)白茅根(三钱)丹皮(三钱)白芍(三钱)甘草(钱半)童便(一杯)莱菔汁(一杯) 此方以治肝为主。以肝主血故也。而亦兼用心肺之药者。以心主火。治火必先治心。肺主气。降气必先 清肺。为凉血止血之通剂。方义虽浅而易效。
  地骨皮散
  生地黄(三钱)当归(三钱)川芎(一钱)白芍(三钱)牡丹皮(三钱)地骨皮(三钱) 柯韵伯曰。阴虚者阳凑之。故热。仲景言阴弱则发热。阳气陷入阴中。必发热。然当分三阴而治之。阳邪 陷入太阴脾部。当补中益气汤。以升举之。清阳复位。而火自熄也。若陷入少阴肾部。当六味地黄丸。以 对待之。壮水之主。而火自平也。陷入厥阴肝部。当地骨皮饮以凉补之。血有所藏。而火自安也。四物汤。 为肝家滋阴调血之剂。加地骨皮清志中之火以安肾。补其母也。加牡丹皮。清神中之火以凉心。泻其 子也。二皮凉而不润。但清肝火。不伤脾胃。与四物加知柏之苦寒者不同。故逍遥散。治肝火之郁于本 脏者也。木郁达之。顺其性也。地骨皮饮。治阳邪之陷于肝脏者也。客者除之。勿纵寇以遗患也。二者皆 肝家得力之剂。
  归脾汤
  白术(三钱)黄芪(三钱)茯神(三钱)人参(三钱)远志(一钱)木香(一钱)枣仁(二钱)龙 眼(三枚去壳)当归(四钱)炙草(二钱)
  回龙汤
  每自己小便。每去头尾接。用一碗乘热服。化血清火。自还神化。为血证妙药。与秋石不同。万勿服秋石。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6-4 09:05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6-4 09:05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4884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