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2940个阅读者,2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5-31 17:24

《血证论》唐容川卷七诸方4[原创]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血证论》唐容川卷七诸方4
  导赤散
  生地黄(四钱)木通(二钱)甘草梢(三钱)竹叶心(三钱) 季楚重曰。泻心汤用黄连。所以治实邪。责木之有余。泻子以清母也。导赤散用地黄。所以治虚邪。责水 之不足。壮水以治火也。
  麻黄人参芍药汤
  麻黄(一钱)桂枝(三钱)黄芪(三钱)人参(三钱)炙草(一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麦 冬(三钱)五味子(一钱) 麻黄桂枝。从外发表。黄草参。从内托里。使内犯之邪。皆从外出。自不至乘阴而吐衄矣。然既乱之血。 又不可以治也。故用当归白芍以和之。麦冬五味以清之。又按麻桂力能发表。表解而血自止。是善用 麻桂之功。非麻桂自能止血也。况仲景于吐血衄血。皆忌发汗。用此方者。须审其的由外感。非此不解。 然后一投即应。设忌发汗而反汗之。又误用麻桂之过。麻桂亦不任咎也。
  止嗽散
  桔梗(三钱)荆芥(三钱)广紫菀(三钱)广百部(三钱)白前(三钱)陈皮(三钱)甘草(一钱) 普明子制此方。并论注其妙。而未明指药之治法。余因即其注而增损之曰。肺体属金。畏火者也。遇热 则咳。用紫菀百部以清热。金性刚燥。恶冷者也。遇寒则咳。用白前陈皮以治寒。且肺为娇脏。外主皮毛。 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流连而不解。故用荆芥以散表。肺有二窍。一在鼻。一在喉。鼻窍贵开而不 贵闭。喉窍贵闭。不贵开。今鼻窍不通。则喉窍启而为咳。故用桔梗以开鼻窍。此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 肺气安宁。
  千金麦门冬汤
  麦冬(三钱)桔梗(二钱)桑皮(三钱)半夏(二钱)生地(三钱)紫菀(三钱)竹茹(三钱)麻 黄(一钱)五味(一钱)生姜(三片)甘草(一钱) 风寒客于肺中。引痰生火。故用桔梗桑皮半夏生姜。以利除痰饮。用生地紫菀竹茹麦冬五味。以清敛 火气。然陈寒不除。则痰火旋去而旋生。故以麻黄一味。搜剔陈寒。惟甘草则取调诸药而已。凡寒中包 火。火中伏寒。皆能治之。
  柴胡梅连散
  柴胡(三钱)人参(三钱)黄芩(三钱)甘草(一钱)黄连(一钱)白芍(三钱)当归(三钱) 柴胡汤。逍遥散。各半成方。而重在黄连一味。较二方尤擅清火之功。心者肝之子。黄连泻心。实则泻其子。
  甘桔汤
  甘草(三钱)桔梗(三钱)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炒香捣三钱)大枣(擘破五枚) 先圣用药。泻必兼补。故无弊。即如此两方。桔梗以开达肺气。凡咽痛肺痈排脓。皆生用之。而必君以甘 草。以土生金。助其开达之势。葶苈苦寒。力能降泄肺中之气。火热壅肺。水饮冲肺。皆能随其实而泻之。 而必君以大枣。使邪去而正不伤。得此意者。可知配合之义。
  保和丸
  知母(三钱)贝母(三钱)天门冬(三钱)款冬花(三钱)天花粉(三钱)薏苡仁(三钱)五味子 (一钱)甘草(一钱)马兜铃(三钱)生地黄(三钱)紫菀(三钱)百合(三钱)阿胶(三钱) 当归(三钱)紫苏(二钱)薄荷(一钱)百部(三钱)饴糖(二两)生姜(三钱) 此方药味虽多。而实以润肺清火为主。凡是虚劳咳血。皆肺中阴津不足。火热乘之使然。火壅于内。则 皮毛固闭。洒淅而恶寒。易招外感。火盛则水津凝滞。胶结为痰。而气愈不得息。痿咳所以不愈也。方用 饴胶地归百合百部甘草紫菀花粉款冬。大生津液以润肺。五味天冬知母。以清肺火。犹恐外寒闭之。 则火郁而不清。故佐以姜苏薄荷。以疏解其郁。痰饮滞之。则火阻而不降。故用贝母苡仁。以导利其滞。 郁解滞行。火清肺润。咳嗽愈而痿燥除。无论寒久变火。火郁似寒。诸症皆能治之。十药神书。载此方加 减甚详。余谓此方药味已多。如再加减。便杂而无功。对证之方甚伙。何须执此一方。苦苦加减。便欲医 尽诸病耶。为末。饴糖丸服。
  泻肺丸
  栝蒌霜(三钱)贝母(三钱)半夏(三钱)郁金(二钱)葶苈(三钱炒)杏仁(三钱) 黄连(二钱)黄芩(三钱)大黄(钱半)甘草(一钱) 肺部痰火血气壅滞不降。用此方解泄破下。力量最大。是从人参泻肺汤。葶苈大枣半夏泻心小结胸 等汤。割取而成。又加郁金大破血分。药虽猛峻。然果遇实证。非此不克。
  消化丸
  礞石(三钱)明矾(二钱)牙皂(一钱)云苓(三钱)陈皮(一钱)枳壳(一钱) 枳实(一钱)南星(一钱生)沉香(一钱)半夏(一钱生)薄荷(一钱)黄芩(二钱) 神曲(二钱)姜汁(一钱)饴糖(三钱) 为末。神曲姜汁为丸。卧时饴糖拌吞。仰卧则药流入肺。去痰除根。痰即水也。寒郁之。气阻之。火凝之。是 以胶粘潮溢。而不能去也。此方以燥降坠利去水为主。而用薄荷以散寒。用黄芩以清火。尤妙。明矾入 浊水而能清。牙皂入污垢而能去。二物合用。为涤除痰涎之妙品。诸药猛峻。故用饴糖以缓之。葛可久 法。服后即服太平丸以补之。可知泻实。亦宜补虚。然遇实证。慎毋畏而不用也。
  太平丸
  天门冬(二钱)麦门冬(二钱)款冬花(二钱)知母(二钱)杏仁(二钱)熟地黄(三钱) 生地黄(三钱)川黄连(一钱)当归(三钱)阿胶(二钱蛤粉炒)蒲黄(二钱)京墨(五分) 桔梗(二钱)薄荷(一钱)麝香(少许) 炼蜜为丸弹子大。食后。薄荷汤化下一丸。义取润肺清金。豁痰止血。诸药显而易见。惟黄连一味。是泻 心之药。心者肺之贼。泻心即是清肺。乃隔治之法。麝香一味。是透窍之药。肺者气之窍。通窍即所以安 肺。是从治法。仲景金匮。亦有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之语。盖上焦通。则津液不凝为痰。下降而火亦随降。 葛可久制方。原未证诸仲景。而其义有可通。故引证之。第此方治肺。取滋利宣通。上焦虚枯滞涩者皆 宜。若下焦阴虚。则大不宜。盖下焦之病宜敛藏。用宣通法。又其所忌。
  二陈汤
  半夏(三钱)陈皮(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二钱) 此方为去除痰饮之通剂。痰之本。水也。茯苓治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其余半 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凡痰多者。俱加茯苓。呕者俱加半夏。今人不穷古训。以半夏为去痰专品。不知半夏非不去痰。而辛降之气最甚。究属降气之主。故凡用 药。不可失其真面也。
  紫菀散
紫菀(三钱)人参(二钱)知母(二钱)贝母(二钱)桔梗(二钱)茯苓(三钱)阿胶(二钱)五 味(一钱)甘草(一钱) 肺痿咳痰。取参草胶苑。以滋补肺阴。又用知母以清其火。五味以敛其气。桔梗贝母茯苓。以利其痰。火 气痰三者俱顺。则肺愈受其益。此较保和汤。救肺汤。又在不清不浊之间。用方者随宜择取。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6-4 09:06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6-4 09:06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5145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