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4899个阅读者,1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5-26 08:16

4866.地球负电子相对“过剩”的思考[原创]



王东镇 发表在 科学探索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148-1.html

4866.地球负电子相对“过剩”的思考
2024.5.2
通过正负电子的存在、原子和星球由相同物质形态组成,我提出了同电相聚客观规律和同电相聚物理作用力,取代了万有引力,应该说是科学的进步。
通过核外电子现象、强对流天气和光子的形成、星系的存在,我提出了正负电荷对偶聚集客观规律和物理作用力,从另一个侧面否定了万有引力,解释了星际磁场和电磁作用力的形成原因,在正负电荷宇宙共同物质基础上实现了基本物理作用力的统一。
地球是正物质星球,应该偏带正电荷、聚集正电荷,自然界却很难发现正电子,而负电子却普遍存在,原因何在?可能源于正物质的形成和星际正负电荷的交流需要相对较多的正电子。
设星际正负电荷的交流是等量交流,而地球物质的形成却需要相对较多的正电子,正电子焉能不紧张?负电子焉能不“过剩”?
如果地球物质全部拥有与内部偏电荷相同数量的核外电子,可能不会形成负电子的相对“过剩”,问题是有分子形成的核外电子共轭现象,及核聚变过程中的全离子现象,也会形成地球负电子的相对“过剩”。如果上下地幔和内外地核全部、或者大部分物质形态处于离子形态,负电子的相对“过剩”会非常严重!
如果恒星和巨行星处于气态,偏电荷现象和不同电荷的电子相对“过剩”也会非常严重,但是不会超过自身的偏电荷现象,否则星系就不会形成和存在。
星际正负电荷的交流说明有强烈的需求存在,地球负电子的相对“过剩”只是表象,帮助了地壳的形成和化合物的产生,上下地幔可能有更为强烈的偏电荷现象产生的气态,有利于星球内部的物质交流和连续核聚变、核裂变,部分解释了地壳中为什么本应该地球各个层次形成的化学元素同时存在。
我没有实验和深入考察证明的条件,本文纯属推理,仅供参考。




----------------------------------------------
明明白白做人,正大光明做人,问心无愧做人。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6-18 11:33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3248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