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5-20 18:48

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卷1上品2肉苁蓉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细辛柴胡黄连防风[原创]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卷1上品2肉苁蓉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细辛柴胡黄连防风
卷之一上品

肉苁蓉

气味甘、微温,无毒。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

陈修园曰:肉苁蓉是马精落地所生,取治精虚者,同气相求之义也。凡五劳七伤,久而不愈,未有不伤其阴者。苁蓉补五脏之精,精足则阴足矣。茎中者,精之道路,精虚则寒热而痛,精足则痛已矣。(又滑以去着)。精生于五脏,而藏之于肾,精足则阳举,精坚令人多子矣。妇人症瘕,皆由血淤,精足则气充,气充则淤行也。叶天士注:症瘕之谓其咸以坚,滑以去着,温以散结,犹浅之乎测苁蓉也。

张隐庵曰:马为火畜,精属水阴。苁蓉感马精而生,其形似肉,气味甘温,盖禀少阴水火之气,而归于太阴坤土之药也。土性柔和,故有苁蓉之名。

卷之一上品

地黄

气味甘、寒,无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

(参叶天士)地黄气寒,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重浊,阴也;阴者,中之守也;伤中者,守中真阴伤也。地黄甘寒,补中焦之精汁,所以主之。血痹者,血虚闭而不运也。地黄味甘以滋脾血,气寒以益肾气,气血行而闭者开矣。肾主骨,益肾则水足而润脾则土滋而肌肉丰也。作汤除寒热积聚者,汤者荡也,或寒或热之积聚,汤能荡之也。盖味甘可以缓急,性滑可以去着也。又曰:除痹者,言不但逐血痹,更除皮肌筋骨之痹也。除皮肉筋骨之痹,则折跌绝筋亦可疗矣。久服轻身不老,以先后二天交换,元气与谷气俱纳也。生者尤良,谓其本性俱在也。

陈修园曰:地黄,《本经》名地髓,《尔雅》名,又名芑。唐以后几蒸几晒为熟地黄,苦味尽除,入于温补肾经丸剂,颇为相宜;若入汤剂及养血凉血等方,甚属不合。盖地黄专取其性凉而滑利流通,熟则腻滞不凉,全失其本性矣。徐灵胎辨之甚详,无如若辈竟执迷不悟也。

又曰:百病之极,穷必及肾。及肾,危证也。有大承气汤之急下法,有桃花汤之温固法,有四逆汤、白通汤之回阳法,有猪苓汤、黄连鸡子黄汤之救阴法,有真武汤之行水法,有附子汤之温补法,皆所以救其危也。张景岳自创邪说,以百病之生,俱从肾治。误以《神农本经》上品服食之地黄,认为治病之药。(《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毒药攻邪。神农所列上品,多服食之品,即五谷、五果、五菜之类也,玩“久服”二字可见。圣人药到病瘳,何以云久服?凡攻邪以去病,多取毒药。)滋润胶粘,反引邪气敛存于少阴而无出路,以后虽服姜、附不热,服芩、连不寒,服参、术不补,服硝、黄不下,其故何哉?盖以熟地黄之胶粘善着。女人有孕服四物汤为主,随证加入攻破之药而不伤,以四物汤中之熟地黄能护胎也。知其护胎之功,便可悟其护邪之害。胶粘之性最善着物,如油入面,一着遂不能去也。凡遇有邪而误用此药者,百药不效。病家不咎其用熟地黄之害,反以为曾用熟地黄而犹不效者,定为败症,岂非景岳之造其孽哉?

卷之一上品

天门冬

气味苦、平,无毒。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不饥。

【参】天门冬禀寒水之气,而上通于天,故有天冬之名。主治诸暴风湿偏痹者,言风湿之邪暴中于人身,而成半身不遂之偏痹。天冬禀水天之气,环转营运,故可治也。强骨髓者,得寒水之精也。三虫伏尸皆湿热所化,天冬味苦可以祛湿,气平可以清热,湿热下逐,三尸伏虫皆去也。太阳为诸阳主气,故久服轻身,益气。天气通贯于地中,故延年不饥。

张隐庵曰:天、麦门冬,皆禀少阴水精之气。麦门冬,禀水精而上通于阳明;天门冬,禀水精而上通于太阳。夫冬主闭藏,门主开转,咸名门冬者,咸能开转闭藏而上达也。后人有天门冬补中有泻,麦门冬泻中有补之说,不知何处引来,良可叹也。

卷之一上品

麦门冬

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饥,胃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张隐庵曰:麦冬,本横生,根颗联系。有十二枚者,有十四枚者,有十五、六枚者,盖合于人身十二络。加任之屏翳,督之长强,为十四络;又加脾之大络名大包,共十五络;又加胃之大络名虚里,共十六络。唯圣人能体察之,用之以通脉络,并无“去心”二字。后人不详经义,不穷物理,相沿去心久矣,今特表正之。《经》云: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饥,胃络脉绝者,以麦冬根颗联系不断,能通达上下四旁,令结者解,伤者复,绝者续,皆借中心之贯通也。又主羸瘦短气者,补胃自能生肌,补肾自能纳气也。久服轻身不老、不饥者,先天与后天俱足,斯体健而耐饥矣。(《崇原》曰:“麦冬气味甘平,质性柔润,凌冬青翠,盖禀少阴冬水之精,与阳明胃土相合。)”又曰:凡物之凉者,其心必热,热者阴中之阳也。

人但知去热,而不知用阳,得其阳而后能通阴中之气。

卷之一上品

细辛

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张隐庵曰:细辛气味辛温,一茎直上,其色赤黑,禀少阴泉下之水阴,而上交于太阳之药也。少阴为水脏,太阳为水腑,水气相通行于皮毛,内合于肺;若循行失职,则病咳逆上气,而细辛能治之。太阳之脉,起于目内,从巅络脑;若循行失职,则病头痛脑动,而细辛亦能治之。太阳之气主皮毛,少阴之气主骨髓,少阴之气不合太阳,则风湿相侵。痹于筋骨,则百节拘挛;痹于腠理,则为死肌;而细辛皆能治之。其所以能治之者,以气胜之也。

久服明目利九窍者,水精之气濡于空窍也;九窍利,则轻身而延年矣。

又曰:宋元佑·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方书之言,类此者不少。学人不详察而遵信之,伊芳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

卷之一上品

柴胡

气味苦、平,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按:经文不言发汗,仲圣用至八两之多,可知性纯,不妨多服,功缓必须重用也。)

叶天士曰: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得地炎上之火味。胆者,中正之官,相火之府;所以独入足少阳胆经,气味轻升,阴中之阳,乃少阳也。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脏六腑也。脏腑共十二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故主寒热之邪气也。春气一至,万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阳以生气血,故主推陈致新也。久服清气上行,则阳气日强,所以轻身。五脏六腑之精华上奉,所以明目。清气上行,则阴气下降,所以益精。精者,阴气之英华也。

卷之一上品

黄连

气味苦、寒,无毒。主热气目痛、伤泪出,明目,肠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陈修园曰:黄连气寒,禀天冬寒水之气,入足少阴肾;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气水而味火,一物同具,故能除水火相乱,而为湿热之病。其云主热气者,除一切气分之热也。目痛、伤、泪出、不明,皆湿热在上之病;肠腹痛下痢,皆湿热在中之病;妇人阴中肿痛,为湿热在下之病;黄连除湿热,所以主之。久服令人不忘者,苦入心即能补心以其味之苦而补之;而寒能胜火,即以其气之寒而泻之。千古唯仲景得《本经》之秘。《金匮》治心气不足而吐血者,取之以补心;《伤寒》寒热互结心下而痞满者,取之以泻心;厥阴之热气撞心者,合以乌梅;下利后重者,合以白头翁等法。真信而好古之圣人也。

卷之一上品

防风

气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身重。久服轻身。

陈修园曰:防风气温,禀天春术之气而入肝;味甘无毒,得地中土之味而入脾。主大风三字提纲,详于巴戟天注,不赘。风伤阳位,则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者,经络之风也;骨节疼痛者,关节之风也;身重者,病风而不能捷也。防风之甘温发散,可以统主之。然温属春和之气,入肝而治风;尤妙在甘以入脾,培土以和水气,其用独神。此理证之易象,于剥复二卦而可悟焉。两土同崩则剥,故大败必顾脾胃;土木无忤则复,故病转必和肝脾。防风驱风之中,大有回生之力;李东垣竟目为卒伍卑贱之品,真门外汉也。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5-22 08:47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5-22 08:47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5758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