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3235个阅读者,2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5-12 09:09

志趣相投,才能长久相处



千年飞山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志趣相投,才能长久相处

文|千年飞山

网上有这样一个提问:“为什么很多小时候玩得好的人,后来都走散了?”

其中有一个回答是这样的:“因为你交友的门槛提高了。小孩子的内心很简单,一根棒棒糖就能就融入他的世界。

而成年人的友谊,却需要深度的支撑,比如共同的追求、相近的想法。”

深以为然,朋友之间,除了真诚相待之外,还要大家情趣相投,爱好相似。

比如,我想读书,你去打球;我要旅游,你想宅在家中;我喜欢高雅之事,你却欣赏庸俗之趣,如果大家兴趣不同,相信很难长期在一起。

更重要的,这些情趣和爱好是一种志趣、一种志向,如果没什么内在的相似性,在一起只能吃吃喝喝,或聊些肤浅琐碎的日常,那么这样的关系,往往也只能维持一时。

图片

人与人只有共同志趣的滋养,友谊之树才能长得枝繁叶茂,蓬勃长青。

余华和莫言的缘分始于文字,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了30多年。

当初,他们参加文学论坛,被要求写一下自己写作的原由。

余华写的是“不愿意做牙医,不想上班,想睡懒觉”;莫言则戏称:“想弄一双皮鞋但没有钱,写小说可以赚稿费”,两个人没有一个承认热爱文学。

他俩不仅默契十足,还互相调侃。莫言说余华只会拔牙,把镇上能拔的牙都给拔了,只能写小说;当别人点评莫言文笔质朴时,余华则打趣说“因为他识字不多”。

两个人都甘于寂寞,埋头写作,没有太多朋友,实在无聊了,就给对方打电话。虽然嘴上说着嫌弃,但从没吝啬过对彼此的肯定和赞许。

莫言曾在书中表白对余华的欣赏,还感慨:余华的书少他一半,但影响力多他一半;而余华在面对激烈的“诺奖第一人”之争时,不惜得罪一众作家同行,力挺莫言。

他们有聊不完的话题,就算相对无言,也能心意相通。

图片

一个人的志趣里,藏着他的价值观。追求相似的人,才能心意相通,有话可聊,对彼此产生经久不衰的吸引力。

正如陈果教授曾说:“只有磁场相合的人,才会相互识别、相互欣赏,成为知己好友。”

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力量,有的人即使朝夕相处,仍然有距离感;而有的人哪怕初次见面,却仿佛相识多年。

所以,有的关系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友情是这样,爱情也是这样。

磁场不合,终会分道扬镳;磁场相合,才会天长地久。

图片

钱钟书和杨绛被人们称为神仙眷侣,两人琴瑟和谐,相濡以沫。那个时候,人们经常看到两人要么在一块读书,做学问;要么就是在散步休息,专心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

杨绛和钱钟书相识,是在1932年春天,那时杨绛正值青春勃发,她以东吴大学的学生身份在清华大学借读。

有一天,她和好朋友一起,准备去看望好朋友的表哥,这位表哥就是钱钟书。

杨绛对钱钟书的第一印象就觉得他浑身充满儒雅气质,身上穿着一个青布大褂,脚穿一双毛边的布底鞋,戴着老式的圆眼镜。

钱钟书眼中的杨绛是这样的:第一眼看到她,我就双眼迷醉,她的脸白里透红,煞是可爱。

可以说,两个人是彼此一见钟情。

图片

从此,两人开始了书信往来,交流读书心得。一个是学富五车的文学大家,一个是饱腹诗书的才女。两人的学识一碰触,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钱钟书赞叹杨绛的才华,称她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杨绛则仰慕钱钟书的博学,赞其“蔚然而深秀”。

两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即使相差三岁,年龄不是问题,还是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恩恩爱爱共度一生。

可见,兴趣相投的人,才能相互理解、相互爱慕,有话可说、心有所属,对彼此产生源源不断的吸引力。

你分享你的快乐,他倾诉他的烦恼。你来我往,有来有回,让情绪能量不断地传递,感情才能历久弥新。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5-12 15:14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5-13 09:28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6542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