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帖子主题:陈涉世家
5397个阅读者,2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8-3 09:44

陈涉世家



hykzxx 发表在 菁菁校园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114-1.html

陈涉世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史记》及有关常识;进一步积累文言句式和词语知识。
2.明确大泽乡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结合文章分析起义军领袖陈胜形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课文成功地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课文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历史人物身上获取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

重点
1.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个性化的特点。
2.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难点
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1.合作教学法:学生在疏通文章和探讨问题时以小组形式合作,高效全面地解决问题。
2.导读教学法:教师借助相关文段激发探讨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章。

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课时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灭六国,书同文,车同轨,使纷争不断的中国统一起来。李白曾赞叹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可是谁想到,这个雄极一时的帝国仅仅经历了二世,就像泥足巨人似的轰然倒地了,而最先发出这一击的英雄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

可马迁(约前145~?),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于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创作。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26500字。其中《陈涉世家》对陈胜起义给予高度评价;《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都是本书的闪光点。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鲁迅赞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播放录音朗诵,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参阅注释默读课文,要求:
(1)进一步给生字或容易读错的字正音,并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课文共3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课文第1自然段先简介陈胜、吴广其人,而后侧重介绍陈胜是个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的人。第2自然段先交代引发陈涉、吴广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说明农民起义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接着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说明陈胜不但敢于斗争,而且有斗争的智谋。第3自然段写陈涉、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建立政权的经过,显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文先介绍被立传人物的概况,再叙述被立传人物的史实。叙述史实又依着农民起义的经过,即起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顺序组织材料。这样既有传记的特点,又使记事脉络清楚。

1.分析课文第1自然段。教师领读或学生自读课文后,参阅注释理解文义。讨论这段文字介绍了陈胜的哪些情况,是通过什么手法介绍的。
这段文字除简介陈胜、吴广的姓名籍贯外,侧重介绍了陈胜的出身和性格,重点是以记叙陈胜与别人对话的手法表现陈胜不安现状、胸怀大志、有政治抱负的性格特点。“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说明陈涉是个无田无地靠帮别人打工为生的贫苦农民。“怅恨久之”,表明陈胜对自己所处的佣耕地位怨恨不满。而对话中的“苟富贵,无相忘”,表达了陈胜极想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愿望,也反映了其有朴素的阶级友情。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则通过形象的比喻,道出陈胜怀有远大的志向。这样课文开篇就让读者了解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却有反抗精神,胸怀大志,不同常人。
2.分析课文第2段。
(1)教师领读或学生自读课文后,参阅注释理解文义。
(2)这段内容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谋划经过,表现了他们敢于反抗的精神和超群的斗争谋略。可讨论如下问题:
①陈胜、吴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举行起义的?
是在陈胜、吴广等九百贫苦人被征戍边,途中遇雨,道不通而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要被杀的情况下,不得不举行起义的。这既说明了秦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说明了起义是被逼出来的,又表现了陈胜等人敢于反抗的精神。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逃亡和起义同样都是死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为了救国救民而举行起义的决定,充分显示出陈胜的“鸿鹄之志”。
②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首先分析天下形势,拟定斗争策略。“天下苦秦久矣”,简明而又准确地概括了当时的形势,揭露了秦王朝的苛政,表达了人民群众积蓄已久的不满与反抗情绪,揭示了爆发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在这种形势下举行起义,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陈胜又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制定了借深得人心的扶苏、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发动起义的斗争策略。陈胜坚信,这样做一定会得到“宜多应者”的效果。然后为起义做舆论准备,他们运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方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反应。陈胜的做法虽然是借助鬼神迷信来争取群众,但作为一种策略,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才智。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记叙方法上的特点。
本段仍以人物对话为主,间以叙事。陈胜和吴广商议大计,分析天下形势,制定斗争策略等,都以他们对话的形式向读者表达,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情,对他们的性格理解得更透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对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壮举有了很深的印象。现在,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说一说这次起义的原因(1.直接原因;2.根本原因),然后再讲述一下这次起义的大致经过?
(生畅所欲言)

1.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
(1)这段文字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以及建立农民政权的情况。可讨论如下问题:
①陈胜、吴广是通过哪些步骤发动起义的?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通过三个步骤:“并杀两尉”揭开了起义的序幕,接着发动群众参加起义,然后建立领导系统。“并杀两尉”选择了“将尉醉”的适宜时机,又设下将尉要杀吴广的圈套,使众人认为杀之有理。这又表现了起义领袖的机智。杀尉后陈胜当即号召群众起义,他先晓以利害,指出如不起义,只有死路一条。再提出“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尤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有力的挑战,道出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心声,显示了对起义胜利的坚定信心和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陈胜的这些话,说得慷慨激昂,激动人心,果然得到众人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起义队伍很快组织起来了。
②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
起义发动后,起义军斗争矛头直指秦政权,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战斗中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很快建立了农民政权——张楚。究其原因,除起义领袖敢于反抗,胸怀大志,正确谋划,策略得当外,还有九百徙卒的热烈响应,勇敢战斗。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天下苦秦久矣”,深刻揭示了秦王朝对贫苦人民的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致使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使农民起义有着坚实的基础。三老、豪杰的话:“伐无道,诛暴秦”,就点明了起义的性质,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农民起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故而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很快就形成了浩大的声势,不久农民政权也建立起来了。
(2)学生齐读课文后,讨论这段文字在材料安排和记叙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材料安排上的特点是详略结合。详写起义的发动经过,对陈胜、吴广“并杀两尉”、发动群众等都作详细描写,并把叙事和对话结合起来,让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强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建立农民政权则略写,省去了战斗情况和筹建政权的描写,因为从上文看来这已是情理之中的事。记叙方法上的特点是,以侧面描写表现陈胜、吴广的功绩。借三老、豪杰的嘴,赞颂农民起义的功业;以诸郡县杀秦朝酷吏响应陈胜,表现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拥护。
2.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3.学生默读课文后,讨论课文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很多,一般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课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陈胜。从课文内容看,陈胜表达志向、谋划起义、发动起义等都是通过他的语言来表现的。可见文章主要是通过语言,尤其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纵观全文,胨胜参与对话的共有三次,第1自然段中,陈胜同其他佣耕者的对话,表现了陈胜的远大志向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精神。第2自然段中,陈胜同吴广的对话,表现了他们组织起义的谋略才智。他们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分析、起义策略的确定、怎样制造舆论等都是通过对话表达出来的。第3自然段中,陈胜同戍卒的对话,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充满英雄气概的起义领袖形象。可见课文就是通过人物对话把陈胜等人的性格极为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4.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参与对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
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
(1)“苟富贵,无相忘”。(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同常人。(2)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3)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社会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4)句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陈胜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敏锐洞察力、有勇有谋、有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的农民起义领袖。作者对陈胜是赞扬和肯定的。这一点,从他将雇农出身的陈胜归入“世家”即可看出。但陈胜称王后不久就脱离民众,腐化堕落,最终失败。以后的许多农民起义领袖也是如此,这是历史的教训。但这丝毫掩盖不了他敢想敢干精神的夺目光辉。陈胜少有壮志,不甘平庸,后来终于成就大事。由此可见,小时候养成的个性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课文节选的部分按史传体一般的写作次序。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开头交代陈胜、吴广是哪里人氏(籍贯),然后以陈胜为中心,说他的出身、抱负,详写他和吴广谋划起义的经过与起义的发生、发展,也就是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发生与初期进展情况,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1)脉络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文章按事件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起义的原因,再写起义的发动经过,然后写胜利进军和政权建立,最后写起义的影响,对起义的发动写得详细,对起义的过程写得简略。选材详细得当,重点突出,突出了陈胜的非凡才略。
(2)语言简洁,富有表现力。
如写陈胜、吴广杀两尉时,运用了“笞”“挺”“夺”“杀”这一连串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激烈的格斗场面。

谋划起义原因直接:失期,法皆斩根本:天下苦秦久矣策略——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舆论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发动起义起义开始的情形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起义迅猛发展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各地响应起义——杀之以应陈涉


我在教学时注意课堂上学生“独”与“合”的处理。所谓“独”指的是学生能够有独立阅读思考的空间和赏析。所谓“合”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合作,群策群力,集中积累和能力共同解决疑难,得出大家一致认可的意见。“独”与“合”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课堂上能够合理地分配运用。我在本课教学中,标画生字词和疑难问题采用“独”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文水平去确定什么对自己而言是需要掌握的;而疏通文意和解决疑难则是“合”的形式,小组内每人一句翻译课文,互相补充配合,用集体的智慧完成任务,很有成就感。品读文章阶段,“说起义”和“谈陈胜”的板块采用“独”的形式,不求完全而求细腻,让学生都能有自己大胆独特的发现;对于较难板块“品《史记》”则让学生回到小组内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交流,达到教学相长效果。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8-4 06:31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8-4 06:31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3992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