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492115个阅读者,27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2-17 10:10

美国这起火车脱轨事件,正引发一场混乱的悬疑大剧



冇有 发表在 辣眼时评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76-1.html

  近段时间以来,美国俄亥俄州货运列车脱轨事件持续发酵。

  这列载有有毒化学品的火车,于当地时间2月3日晚在美国俄亥俄州不足5000人口的小镇东巴勒斯坦发生脱轨,导致10节装满危险品(其中5节为氯乙烯)车皮侧翻,有害物质泄漏。当地政府6日进行了“受控燃烧”处理。

  这件一度远离舆论关注的事件,近来被卷入了一桩又一桩集体诉讼之中。

  层出不穷的诉讼

  最新一起由当地居民提起的集体诉讼,起诉方为若干尚未透露姓名的东巴勒斯坦居民和当地企业。

  这些对家园遭受泄漏污染威胁和一度被迫流离失所的居民和当地企业表示,出事列车的运营商——美国铁路货运巨头诺福克南方铁路(Norfolk Southern),应对运输和泄漏的氯乙烯等危险品负责任。

  他们声称,正是该公司的“处理不当”和“疏忽大意”,改变了他们作为当地居民和企业的生活轨迹,并因此遭受“惨重损失”。

  据知情人透露,这些原告在集体诉讼中要求诺福克南方铁路赔偿不少于500万美元的一次性赔款,并承担“终生医疗费用”。

  但这仅是一系列集体和个人相关诉讼中最新的一起。

  当地时间2月7日也发生了两起集体诉讼。一起是指控诺福克南方铁路的不当行为促使原告“被迫离开家园或企业,并遭受财产损失、经济损失和费用、情绪困扰、不适和不便以及接触危险化学品”。

  另一起诉讼则指控被告犯有“未能维护和检查铁轨,未能维护和检查机车和列车,未能为其员工提供适当指导培训,未能提供足够人手以安全合理运营其列车,未能合理警告公众”等疏失。

  该诉讼不仅要求“补偿性损害赔偿”,也要求被告在对脱轨事件的调查中保持透明,包括立即和完整地披露所有研究、报告、分析、数据、汇编和其他有关氯乙烯释放的类似信息。包括阻止该公司从出轨事故中移走任何可能有利于原告或其专家查找事故原因的财产,阻止其删除事故发生前72小时内有关火车的任何记录。还要求法官禁止被告试图诱使任何潜在的集体诉讼原告组成员签署单独和解协议。

  另一些传闻中的诉讼则显得多少有些滑稽。如当地有两家狗舍,哥伦比亚县普通诉讼法院提交要求诺福克南方铁路赔偿其损失的诉求,理由是“既然已证明泄漏毒死了附近溪水里的鱼,那么就不可能不伤害到我们的狗”。

  还有消息称,跃跃欲试准备发起类似要求赔偿诉讼的,还有当地饲养狐狸、奶牛和鸡的业主。

  “封锁舆论”的悬疑剧

  使这番混乱更加混乱的,则是“封锁舆论”的悬疑剧。

  2月8日,美国媒体“新闻国家”(NewsNation)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称,其记者兰伯特在“试图报道事故真相”时遭到“粗暴对待”,在现场进行直播报道时被现场执法警察以“拘捕”和“非法侵入”罪名强行按倒逮捕并当场带走,随后被保释。

  NewsNation宣称该记者系因“揭露真相”而被捕,引起网上高度关注。2月12日,推特博主发布的,“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正经历一场生态灾难,当局炸毁了满载危险化学品的脱轨车皮,媒体人因试图报道真相而被捕”视频贴引来380万次点击,而稍晚NewsNation账号“炒冷饭”更是火爆,短时间点击数超过790万次。

  许多围观者联系到脱轨事故早期报道关注寥寥,与此同时媒体焦点却争相投注到越来越像一场肥皂剧的“气球事件” ,一时间对州、市行政当局的质疑铺天盖地,迫使州长德温出面澄清并表示“非常非常抱歉”。

  但随即不同侧面和角度的图文、视频和文字相继流出,这些“旁证”显示,当天在现场云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许多媒体和自媒体记者,被“粗暴对待”的仅此一人。且他也并非因“试图报道事故真相”被粗暴对待,而是因不明原因和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及现场保安发生冲突。

  按照《新闻周刊》的看法,地方两级行政部门、警方和发布会组织者的做法“不当”,但“现场是一个充满各路记者、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工作的空间,警察和官员很小有可能阻止真相被报道”,且“当事人因报道真相而被捕的说法”虽吸引眼球,但“具有误导性”,“至少不能反映事实真相的全部”。

  但无论如何,“兰伯特风波”及围绕这一风波所催生的多个“爆款推”,足以将人们围绕东巴勒斯坦火车出轨事件及善后、报道的“阴谋论”猜测,放大至少十倍。

  公信力的丧失是关键

  没完没了的诉讼和疑点重重的“封锁舆论”风波,其背后的关键,是此事上公信力的丧失。

  诺福克南方铁路在过去4个月内已发生4起恶性货车脱轨事件,却丝毫未引发舆论关注,也并未影响其继续“带病操作”。这很难不促使公众对监管部门和负责事故起因调查的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公信力产生质疑。

  事发后,州长德温2月5日发布了疏散令,6日“受控点燃”了侧翻危险品车皮。但当时并未披露车皮中装有危险化工产品的关键信息,直到“受控点燃”的画面广为传播,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也介入调查环境污染问题并向诺福克南方铁路发出公开质询,公众才知道发生了什么、装载了什么,以及泄露了什么。这导致了强烈的不信任情绪。

  因此尽管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州和地方环保及卫生官员再三“引经据典”,表示“污染可控”“有毒含量在大气、水和土壤中浓度正常”,居民和当地企业“可以安全回家正常起居生活”,但充斥着“上当受骗感”的当地企业、居民普遍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

  有报道称,一名声称自己所养1只公鸡、5只母鸡的死亡“显然是事故泄漏所致”的妇女,在被记者质疑“拿不出有力证据”时表示,“它们在事发后死了就是证据”,并怒吼“现在就毒死鸡,20年后会把我们怎样可想而知”。而另几位邻居则毫不含糊地表示,自己“浑身不舒服”,显然“都是泄漏惹的祸”。

  美国本就是个善讼的国家,近几年的社会族群撕裂,以及无孔不入的党争劫持、社会思潮和“功能团体”绑架,也绝不会放过这个突然“先冷后热”的爆点。

  而诸多诉讼的焦点诺福克南方铁路却至今表现得漫不经心,其“还价”是“捐赠”25000美元给东巴勒斯坦,另给每个“受影响者”一千美元作为补偿。可以想见,在公信力于此事上丧失殆尽的当下,如此“赔偿”,效果不啻于火上浇油。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倒是一直忙于调查。据其最新通报,截至当地时间2月13日,其已检查了事发地附近291幢房屋,“未发现任何乙烯基或氯化氢泄漏痕迹”,并正继续着手检查近200幢房屋。但公信力既已丧失,恢复需假以时日,拿出的数据能否平息躁动的民意、舆情,目前还很不好说。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11
他们运这么多氯乙烯干嘛用?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12
真是天灾人祸啊~哎,最近真是不太平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13
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太污染生态和环境了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15
后果严重也不仔细调查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15
造成的后果难以想象啊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15
后果严重也不仔细调查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16
这个国家的发展是不是应该回头反思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17
化学品的运输真不能大意,出事都是致命的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18
环保组织动保组织不上班了吗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19
美国工程师将俄亥俄州列车爆炸事故责任归咎于裁员了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20
美国人心真大,搁我早就跑得没影了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22
抗议解决不了癌症和畸形儿的出生啊..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23
再来个气球然后说是间谍,又没人关注火车出轨的事了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24
这半个州废了?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25
这波操作自作自受,连累居民都撤离了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26
堪称切诺贝利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27
利润至上,出事情保险会赔,至于环境。。。毁完,大不了,以后移民火星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28
这事要是发生在中国,欧美早就炸锅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17 10:30
这些化学品可都是在欧盟REACH指令和POPs指令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37953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