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2-10-22 04:59

辛卯国庆广州行之六伫立于黄花岗起义指挥部前[分享]



高致贤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高致贤
   10月4日下午参观广州人文景观,凭一个不很醒目的指示路标,走进一条小巷深处,意外地找到黄花岗起义指挥部。那是一幢很不起眼的旧屋,可用低、矮、小这三个字来描述它。矮小到什么程度?还没有现在它那周围的公厕高大。但我却一定要在那小屋前留影为念,尽管当时已值傍晚,天色黯淡。我为什么一定要在这里留影?这里曾掀起了推翻我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的风潮!
   我在旧社会读过两学书,迄今已近70年了,其它内容早已淡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音容还深深地铭刻在我心里。而今更知黄花岗起义之伟大:参加黄花岗起义的人,包括留学生、华侨、新军的军官——遇难者之一林觉民即是日本庆应大学的学生,被俘后牺牲的喻培伦,是日本千叶医学院学生。他们基本上受过很好的教育,就知识层面来讲,他们无疑是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但他们却为理想、革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放弃了自己按部就班去升官发财的未来,毅然走上了革命的最前线。他们的死,令孙中山非常痛心,他说:吾党精华,付之一炬。
   牺牲者之一的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底底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史料告诉我们: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发动了第10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壮士以及海外留学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而舍生取义,事后收得全尸仅72具。革命党人潘达微以报社记者名义出面,冒险收葬烈士遗骸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觉得黄花更能代表烈士的品格,遂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在辛亥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对这次起义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揭开了辛亥革命胜利的序幕。100年过去了,历史风云早已远去,但它的身影依稀可辨。
   藏于街巷深处的广州小东营5号,是一栋青砖暗瓦式古建筑,当年黄花岗起义指挥部便设于此。而起义主攻目标——两广总督署,距此约500米。革命党人原先的计划就是组织敢死队突袭,一举摧毁清廷在广东的首脑机关。
   尽管筹划严密,但事前还是出现变故。由于起义消息泄露,清军提前加强了防范,原定的十路会攻也因为种种原因只剩下一路。起义搞还是不搞?革命党人内部有争论,起义总指挥黄兴最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照常起事。
   “黄兴认为,海外侨胞为这次起义捐了大量钱物,如果取消起义,那么无法向他们交代,以后还有谁会相信革命党,还有谁会捐款?”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家有说,这其实是一场明知道会失败但还是要打的战斗,为的是革命党的信誉。
   在小东营黄花岗起义指挥部旧址,存放着两个巨大的花岗岩狮子,它们是当年立在两广总督署衙门前的原物。这两个石狮子身上的23处弹痕至今仍清晰可见,弹痕有大有小,都是当年起义义士与敌人激战时留下的。那天下午5点25分,起义开始。敢死队员在黄兴的率领下,脚穿黑面树胶鞋,腰缠炸药,手执枪械,一路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几乎全军覆没。
   (待续)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10-23 07:41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10-24 08:39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5070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