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4972个阅读者,2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2-10-21 07:53

人到中年,察言观色



千年飞山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人到中年,察言观色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人到中年,不动声色》,引起不少人共鸣。其实,要想人际关系和谐,要想余生越来越幸福,中年人不仅要“不动声色”,更要学会“察言观色”。
人到中年,如果说不动声色是一种稳重的性格,那么察言观色则是一门处世的学问。
知乎上有个问题:高情商的人都有什么表现?
下面有个高赞回答:看人看脸,听话听音,懂得察言观色。
深以为然,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就是最好的注解:
据说,有一次,李鸿章到天津巡游时,当地官员为了讨好他,就命天津卫有名的茶汤大师杨巴前来进献茶汤。
当李鸿章端起茶汤,刚要品尝之时,突然眉头一皱,甩手就将茶汤打落在地。
看到李鸿章的表情,杨巴一下子就猜到了其中的缘由。
他知道,第一次喝茶汤的人,大多都会误把上面漂浮的芝麻碎看成掉进去的脏土。
这时,杨巴立即跪下来,向李鸿章赔罪:“大人请息怒,小人事先不知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所以才在茶汤中撒了芝麻碎。还望大人能宽宏大量,饶了小人的无心之举!”
听闻此话,李鸿章的脸立刻由阴转晴。他暗自佩服杨巴的聪明机智,不仅看透了他的心思,解释了茶汤里没有脏东西,还顾全了自己的面子。
于是,李鸿章便说:“不知者无罪。虽然我不喜欢吃芝麻碎,但你的茶汤名满津门,也该嘉奖。来呀,赏银一百两。”
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不仅能化解别人的尴尬,还能帮自己化险为夷。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离不开社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作上的交往,必须要学会一定的社交技巧,才能让你很好的立足。
特别是在职场上,当工作晋升或者是与他人进行的谈判的时候,察言观色就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能力。
很多成大事的人,都像故事中的杨巴,并不是他们智商有多高,也不是他们有多少文化知识,而是因为他们擅长与人沟通,懂得察言观色,从而名利双收。
这样的人,在和他人交往时,不仅能让他人感到舒服,也能凭借着过人的情商为自己的未来积攒人脉,并且借助这些人脉帮助自己离成功更进一步。
所以说,人活一辈子,在为人处世中,察言观色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如果能做好这件事,就能让你在社交上更加轻松自如,也能让你在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察言观色是一个贬义词,喜欢察言观色的人都很虚伪。
他们一听到察言观色,会忍不住对其嗤之以鼻,因为这个词在他们心里就是圆滑客套、虚与委蛇的代名词。
实际上,察言观色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是聪明人的处世哲学。
人到中年,如要想获得成功、过得如意,那就先学会 “看人下菜”的人际往来高招。
人生一世,许多时候的许多事情,不就是在逢场作戏吗?何必处处较真!
其实,懂得察言观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往往皆大欢喜!
你想,谁希望在喜庆的场合里听到晦气的话?也没有人希望在悲伤的氛围里突然体味到一丝不和谐的喜悦!
我们要明白,一个成年人的魅力都是在一言一行中彰显出来的,只有识大体、懂规矩,别人才会对高看你一眼。而礼貌与涵养,常常体现在一个人会不会察言观色上。
孔子曾说过: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意思是说,一个人想要发达,不仅要正直讲义气,最重要的是学会察言观色,做到内方外圆。
在职场上,我们如果能听懂领导的弦外之音,便能在工作中少走弯路,获得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察觉朋友的难言之隐,就能在交往中赢得别人的好感和支持。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
事实上,察言观色并不是见风使舵,也不是谄媚讨好,而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智慧。
当你学会了察言观色,就能在任何一段关系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所以,人到中年本来就困难多多,压力重重,不但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绝不能让糟糕的处世方式,影响自己的心情,降低生活的质量。
只有学会察言观色,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10-21 08:49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10-22 07:43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6404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