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2-10-21 05:19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之附录:家族历史就是家族之魂[分享]



高致贤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高致贤摘编
我为什么要学习宗族文化?这是涉及到一个家族乃至于一个民族的历史。百度一下就知道,下面摘编一段没有标明作者的网文供大家参考。
一个家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国家历史的最小缩影。自古家和国是一脉相承的,没有离得开家的国,也没有离得开国的家,国家的兴衰连接着家族的荣辱。
族人,是血脉相承,星火相继的延续,是民族传代中联系得最紧、最近、最亲的人。
族人,无论做官还是为民,是经商、从文、行伍、务农、打工,族人应该没有贵贱之分,而是血浓于水,相相爱,守望相助的一家人。
乱世出英雄,英雄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骄傲,家族的荣耀,是社会的中流砥柱。盛世出英才,英才是国家之重器,民族之精英,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更是家族的希望和楷模。
族人,要有追求,要有做大事的信念,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代代出英雄,辈辈有英才。
族兴我荣,族衰我耻的思想意识,一旦在族人中形成浓厚的氛围,优良的传统,就会熏陶铸就一种族魂,一种自强不息,威武不屈的家族之魂,家族才能人才济济,兴旺发达。即使人死了,那种开拓进取,兼济天下的精气神,也会给族人留下一股反躬自省,鞭策励志的魂。
族人,是祖先血脉的延续,族魂是一代代族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写照。愿我族人不负祖先厚望,族人期盼,家人希望,能够涌现出更多大气磅礴,顶天立地,具有族魂,国魂,中华之魂的龙凤英才,成为一代代族人敬仰的榜样和楷模,光耀我祖,振兴我族,不断积淀族人的声望,描绘族史长卷。
(此附录文来自网络。不知作者姓名,若有侵权,请告删除)
转发中国家谱的发展与演变之一
谱亲文化 2022-08-29 00:06 发表于河南
夏商以来,不仅王室有家谱,诸侯及一些贵族也都有自己的家谱,专门记录家族世系,政府设专门机构管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官居三闾大夫,其主要职掌就是掌管楚国昭、景、屈三族的三姓事务,编制三姓的家谱。春秋时期,有人对这些家谱进行整理,编有《世本》15篇,集中记录了黄帝以至春秋时期帝王公侯卿大夫的家系。相传,荀子也曾编有《春秋公子血脉谱》,此书今已佚,可“血脉”二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家谱的本质。汉代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十分重视并大量参考了春秋以前的各种谱牒资料,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自己的话说就是:“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靠,盖取之谱牒旧闻。”上古时期,由于年代久远,文献不全,导致许多记载已不可靠,只能旁证于家谱之类家族文献和其他野史、传闻,而这些资料又已基本亡佚。由于这个原因,致使《史记》所记述的上古以来的政权更替和诸侯贵族的家系历史的权威性大大增强,《史记》也就成了我们今天了解上古历史的最权威著作。

春秋时期,各国王室的家族事务由政府专门设置的宗正来管理,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王室家世记载和家谱编纂,而民间的家谱基本处于自流状态。秦代虽设有宗正管理皇族事务和皇室家谱,但由于时间较短,因此,秦代家谱一直未见记载。
汉朝建立后,因袭秦制,设立宗正和专门机构管理皇族事务和掌修皇亲贵族谱牒。宗正之名经过几次变更,到东汉时又被恢复。宗正由皇族中人担任,掌管的皇族谱牒包括两种,一为属籍,收录以皇帝为核心上下五世直系亲属的名籍,因此,可以看做是皇帝本人的家谱;另一为诸王世谱,收录各同姓诸侯王的世系谱籍。此外,还有专门机构管理异姓功臣所封为王、侯的家族世系谱籍——侯籍。这些皇亲贵族的家族谱系现均已亡佚,有关内容只保存在当时和后世人所写史书如《汉书》、《后汉书》的某些表和列传之中。
西汉中期以后,宗族势力得到很大发展,附着于宗族藤蔓之上的家谱,尤其是私人家谱的修撰也开始出现,并迅速增长,这从司马迁《史记》中就可看到。在《史记》中,司马迁不仅总结和记录了传人的家族世系,同时,在《太史公自序》的开头部分,还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的家族世系,可称是司马氏家谱的简本。自此之后,文人雅士纷纷仿效,较为著名的有扬雄、班固等。另外,从《后汉书·袁绍传》中也可看到,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不仅有家庙,也有家谱,族中立有嫡嗣,必须告于祖庙,载入家谱。所憾者,这些家谱资料除极少数原存于相关史书之中得以保存下来之外,均已基本亡佚,并且,绝大部分未见其他各种文献著录。
汉代家谱,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帝王诸侯世谱》20卷,以及《扬雄家牒》、《邓氏官谱》、应劭《风俗通义·氏族篇》和颍川太守聊氏所作的《万姓谱》等。此外,还有一些碑刻实物,如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52)立的《三老碑》、桓帝延熹三年(160)五月立的《孙叔敖碑》和灵帝光和三年(180)立的《三老赵宽碑》。《孙叔敖碑》的碑阴部分,记载了春秋时楚相孙叔敖十余世孙和东汉初任渤海太守的孙武伯以下的家族世系。赵宽是西汉名将赵充国之后,世代显贵,《三老赵宽碑》由汉初始,完整地记录了赵宽家族数百年的家世。此两碑均十分完备和详细,因而,可以看做是汉朝人的石刻家谱。汉代的文献家谱现均已亡佚,通过这几块碑刻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汉代家谱的基本情况。汉代的家谱与前代大致相同,主要作用是“奠系世、辨昭穆”,因而,著录比较简单,仅为家族世系,注明生卒、官爵、字号、葬所等。由于此时家谱一般不是自己纂修,多由别人代修,因而,为尊者讳起见,行文通常称字不称名,这也是汉代家谱的一大特色。
东汉时期,政府选拔人才的途径之一是“察举”,即根据社会议论来判别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然后决定任用。评论必须由社会头面人士进行,他们自然不会注意到普通人家的子弟,目光只能停留在同阶层的圈子里,这样,门第和家世就逐渐重要起来。东汉末年,魏王曹丕在尚书陈群的建议下,实行了九品中正制,分九个等级从士人中选官,它以士人的籍贯、门第作为主要标准。这种选士方法,当时被称为门选,是整个南北朝时期取士、任官的最主要方法。根据门第来选官的最终结果是强化和保证了门第等级的尊严,防止低门第者通过认宗、联宗、联姻等方式挤入高门第,分享特权和既得利益。这种选官方法,既强化和巩固了门阀制度,也从制度上保证了士族内部按门阀上下、族望高低、势力大小来分配官职。士族内部各品级之间以及士族与庶族之间,等级森严,鸿沟难越。品级高的士族排挤、鄙夷品级低的士族,品级低的士族又排挤、鄙夷士族之外的庶族。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就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整个南北朝时期,为了选官便利和证明身份,无论是政府,还是豪门势族,都非常重视家谱的纂修。这就形成了中国谱牒史上公私修谱的第一个高潮。
造成南北朝时期国家和民间均重视家谱,形成我国家谱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的原因,除政治上的选官之外,还有社会生活中的婚姻门第观。门阀制度形成后,世家大族不仅要保持政治特权,还要求保持婚姻特权,在婚姻对象的选择上,讲究阀阅相当,以保持贵族血统的纯粹。于是,士族与士族,庶族与庶族,上层士族与上层士族,下层士族与下层士族,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北方士族与北方士族,中原士族与中原士族,少数民族汉化士族与少数民族汉化士族……都形成了各自的婚姻集团。不同等级家族之间的通婚行为是要受到社会责难的,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南朝萧齐时士族王源嫁女给富阳满氏而遭到沈约的弹劾。王源是西晋右仆射王雅的曾孙,祖与父均官居清显之位,按沈约的话是,王源“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富阳满璋之,家境殷实,欲为儿子满鸾娶妻。当时王源正值丧妻,且家贫,于是,动了将女儿嫁给满氏,得聘礼钱五万给自己纳妾的心思。为此,他还特地查过满氏家谱,认定富阳满氏是高平满氏满宠、满奋的后裔。满宠在曹魏明帝时任过太尉,其孙满奋西晋时为司隶校尉,满璋之和满鸾也有官职。可就是这样,还是不行。沈约认为,富阳满姓,没有确凿的士族根据,满奋死于西晋,其后代在东晋没有显赫声迹,满璋之自述家世应该是伪造的,王源与之联姻,是唯利是图,蔑祖辱亲,玷辱士流之举,应该罢免王源的官,并禁锢终身。由此可看出,当时的士庶界限是何等分明。在北朝也有类似之事,北魏崔巨伦的姐姐“因患眇一目,内外亲类莫有求者,其家欲下嫁之。巨伦姑赵国李叙胤妻,高明慈笃,闻而悲感曰:‘吾兄盛德,不幸早逝,岂令此女屈事卑族!’乃为子翼纳之。时人叹其义”。为了不使瞎了一只眼睛的侄女下嫁庶族,保住家族门第,不惜牺牲亲生儿子的幸福,纳为儿媳。这种行为,在当时竟被视为义举。为了婚姻的门当户对,士族不仅重视自己的家谱撰写,同时也注意对通婚对方家谱的考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当时的家谱繁荣。
门阀制度下的士族特权还表现在不服国家徭役上。为了摆脱繁重的国家徭役,不断地有人投献到士族家中充当私户,高明者则伪造家谱,冒充士族。这样的结果,是导致服国家徭役的人口越来越少。为了稳定政权基础,增加国家徭役来源,南北朝时期,政府不断地清厘户口,即厘改谱籍,清除冒充的士族。这也是南北朝时期政府重视谱牒,不断重修总谱的经济因素之所在。
形成士族自觉修谱的另一个原因,是士族间的高自标赏。晋室南迁后,北方士族随之而迁到南方的有百家之多,虽然他们与南方土著士族混居杂处,然并不合流,互相轻视,于是,就各自修谱自重,高标郡望,以区别于他支别派。留在中原的士族,也不愿与那些汉化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士族相混淆,为保持和炫耀自身血统的纯净,亦竞相纂修家谱,以区别那些汉化了的少数民族的世家大族。这种南北之别,华夷之辨,可以说分别促进了南朝和北朝谱学的发展。此外,东汉末年以来,一些大家族为躲避战乱之害,聚族而居,据险而守,出现了许多坞壁,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形成了强大的宗族势力。为提高家族内的凝聚力,编修家谱也就成了很正常的事情。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10-21 08:50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10-22 07:42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5960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