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3-2-16 17:30
《盐铁论》卷28国疾诗解1文学:忧执事者富贵多患丞相史:儒贵谦让不知盐铁策[原创]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盐铁论》卷28国疾诗解1文学:忧执事者富贵多患丞相史:儒贵谦让不知盐铁策
题文诗: 文学曰国,有贤士而,不用非士,之过乃有, 国者之耻.孔子大圣,诸侯莫用.当小位于, 鲁国三月,不令而行,不禁而止,沛若时雨, 之灌万物,莫不兴起.况位天下,之本朝而, 施圣主德,音教泽乎?今公卿处,尊位而执, 天下之要,十有余年,功德不施,于天下而, 使民勤劳.百姓贫陋,困穷尔私,家累万金. 君子所耻,伐檀所刺.昔商鞅相,秦后礼让, 先贪鄙又,尚首功务,进取无德,厚于民而, 严刑罚国,俗日坏而,民滋怨故,惠王烹菹, 其身以谢,天下当此,之时亦不,能论事矣. 今执政者,患儒贫贱,多言儒亦,忧执事富, 贵而多患.大夫乃视,文学悒悒,而不言也. 丞相史曰:辩国家之,政事论执,政之得失, 何不徐徐,道理相喻,何必至切,切如此乎! 大夫诘难,罢盐铁者,非有私也,忧国之用, 边境之费.诸生訚訚,争盐铁亦,非为己也, 欲反于古,辅成仁义.各有所宗,时世异务, 又安可坚,任古术而,非今之理.且夫小雅, 非人其必,有以易之.诸生若能,安集国中, 怀来远方,使边境无,寇虏之灾,租税尽为, 诸生除之,何况盐铁,均输策乎?所以贵术, 儒者贵其,处谦推让,以道尽人.今尔辩讼, 愕愕然无,赤赐辞而,见鄙倍色,非所闻也. 大夫言过,诸生亦如,诸生不直,谢大夫耳. 【题解】国疾就是国家的弊病。贤良、文学攻击汉武帝时,“国有贤士而不用”,“邪臣各以伎艺,亏乱至治”,“其祸累世不复,疮痍至今未息”。他们认为所谓的“国疾”,完全是由汉武帝制定的政策所造成的。大夫则斥责“文学守死溟涬之语而终不移”,以“往古之事,昔日之语”攻击当世,这才是真正的“国疾”。本篇标题“疾”原作“病”,目录“病”作“疾”,本篇末亦有“疾”字,今据改正。 【原文】 文学曰:国有贤士而不用,非士之过,有国者之耻。孔子大圣也,诸侯莫能用。当小位于鲁,三月,不令而行,不禁而止,沛若时雨之灌万物,莫不兴起也。况乎位天下之本朝,而施圣主之德音教泽乎?今公卿处尊位,执天下之要,十有余年,功德不施于天下,而勤劳于百姓。百姓贫陋困穷,而私家累万金。此君子所耻,而《伐檀》所刺也。昔者,商鞅相秦,后礼让,先贪鄙,尚首功,务进取,无德厚于民,而严刑罚于国,俗日坏而民滋怨,故惠王烹菹其身以谢天下。当此之时,亦不能论事矣。今执政患儒贫贱而多言,儒亦忧执事富贵而多患也。 大夫视文学,悒悒而不言也。 【注释】王先谦曰:“‘不令而行,不禁而止’,是孔子相鲁三月事,非小位也。《事类赋·天部》引作‘尝居小位,相鲁三月’,是也。‘居小位’即《孟子》听谓‘委吏承田’,承上‘诸侯莫能用’言。‘三月相鲁’,下属为义。‘尝’、‘当’形近致误。又脱‘居’字。‘于’亦当作‘■’,与‘相’形近而误耳。《御览》十一《天部》作‘尝居上位,相鲁三月’,‘上’字误改,而余文并同。”案《太玄书室》本“当”作“尝”。 本朝:当今的朝廷。 《伐檀》,《诗经·魏风》的篇名。此诗讽刺当权者无功而受禄。 尚首功:即上首功。秦法:斩首多为上功,每斩一人首赐爵一级,故谓秦为上首功之国。见《史记·鲁仲连传·集解》及《索引》。 “厚”原作“序”,今据张敦仁说校改。 惠王:秦孝公子,名驷。孝公死,驷继位。以商鞅曾对其师傅处过刑,即位后,在其师傅及宗室的挑唆下,用车裂的酷刑把商鞅杀害了,事在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见《史记·秦本纪》及《商君列传》。烹菹(z)):煮成肉酱。这里指受酷刑。 “儒”字原无,今据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补。 【译文】文学说:国家有贤人而不被任用,这不是我们的过错,而是管理国家的人的耻辱。孔子是大圣人,诸侯都没有任用他。他尝居小位,为鲁司寇代行相事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好事)不用下命令就能推行,(坏事)不要法律就能制止,他的思想就像及时的雨浇灌万物一样,没有不兴旺茂盛的。何况你们在当今的朝廷作官,而且可以施行圣明君主的仁义德政呢?现在的公卿身居高位,掌握着国家的大权,十多年来,却对天下没有什么功劳,而只是使百姓勤苦劳累,百姓都很贫困穷乏,而达官贵人之家却积累了万贯家财。这是君子所耻笑的,也是《诗经·伐檀》里所讽刺的。从前商鞅辅佐秦国时,不讲礼让,贪财卑鄙,崇尚战功,一味蛮干,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而是用严酷的刑罚治理国家,风俗日益败坏,人们怨恨增长,所以被秦惠王五马分尸,以解除天下人的怨恨。在那时,他也不能议论国事了。现在的执政者讨厌我们贫贱的儒生多嘴多舌,我们儒生也担忧你们当官的贪图富贵会带来很多灾难。 大夫看着文学闷闷不乐,也不说话。 【原文】 丞相史曰:夫辩国家之政事,论执政之得失,何不徐徐道理相喻,何至切切如此乎(1)!大夫难罢盐、铁者(2),非有私也(3),忧国家之用,边境之费也。诸生訚訚争盐、铁(4),亦非为己也,欲反之于古而辅成仁义也。二者各有所宗(5),时世异务,又安可坚任古术而非今之理也。且夫《小雅》非人(6),必有以易之。诸生若有能安集国中(7),怀来远方(8),使边境无寇虏之灾,租税尽为诸生除之,何况盐、铁、均输乎?所以贵术儒者,贵其处谦推让,以道尽人。今辩讼愕愕然(9),无赤、赐之辞(10),而见鄙倍之色(11),非所闻也。大夫言过,而诸生亦如之,诸生不直谢大夫耳(12)。 【注释】(1)切切:急切,急迫。 (2)难:诘难,表示反对、拒绝。 (3)“私”原作“利”,今据郭沫若校改。 (4)訚訚(y0n):严肃辩论。 (5)宗:根据。 (6)“夫”原作“去”,正嘉本、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作“夫”,今据改正。 (7)“若”原作“莫”,今据郭沫若说改正。 (8)“怀”下原有“臧之”二字,今据卢文弨说校删。 (9)愕愕(8):直言争辩,形容气势汹汹。“愕愕”又作“鄂鄂”、“谔谔”,古通。(10)赤:公西赤。赐:端木赐,即子贡。 (11)鄙倍:同“鄙背”,品质低劣,不讲道理。 (12)不直:不应当。谢:道歉,认错。耳,古通“耶”。 【译文】丞相史说:讨论国家政事,分析执政的好坏,为什么不慢慢地讲道理互相说服,而要急迫到这种程度呢?大夫反对取消盐、铁官营,并非有私心,而是考虑到国家的费用和边境上的军费;贤良、文学严肃争辩,要求取消盐、铁官办,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回到古代去,按照仁义办事。两种意见各有各的根据。现在时代不同了,又怎么能坚持古代的办法而反对今天的道理呢?儒生用《诗经·小雅》作者的办法非议朝臣,必定有改进的办法。如果你们有能力安定国家,使远方的人归服汉朝,使过境没有敌人骚扰的灾难,税收可以全部给你们免除,更何况盐、铁官营和均输的政策呢?所以重视法术的儒生,贵在以谦虚和忍让立身处世,以仁义之道让别人尽量发表意见。现在你们辩论时气势汹汹,没有公西赤、子贡的言辞,只见到你们这种浅见无理的样子,这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大夫说话过火,而你们也是这样,你们不应当向大夫道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