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强化教育支撑,打造人才发展新局
|
|
强化教育支撑,打造人才发展新局
Wisteria57 发表在 新闻聚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68-1.html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深刻阐明了教育发展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教育的发展,有力推动我国国民素质不断提升,为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最近一段时间,DeepSeek横空出世、国产智能机器人惊艳全球、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一系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勇挑大梁,充分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在科技领域还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根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这次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谁能在教育领域占据优势,谁才能在科技与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深刻认识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共同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不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基础,注入源源不竭的推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