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书记:“这是个巨大的产业,比我们以前想象的都要大得多”
路边客 发表在 辣眼时评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76-1.html
“这是个巨大的产业,比我们以前想象的都要大得多。”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南代表团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并向中外媒体开放,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湖南文化底蕴深厚、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氛围活跃,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有优势。
湘伴君关注到,今年全国两会现场,不少代表委员的提案里都藏着一对CP:文化与科技。 比如,湖南代表团拿出一份在湖南建立“中国简牍中心”的全团建议,要将2000年前的秦简变成可互动的“古代大数据”。全国人大代表龚政文也将“文化和科技融合”相关建议带到了两会上。 从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到全国两会热议,湖南如何答好“文化+科技”这道国家命题? 【大势所趋】没点科技狠活,都不好意思混文化圈 从《黑神话:悟空》全球爆火,到动画电影《哪吒2》运用AI生成技术缩短制作周期,再到DeepSeek大模型推动内容生产革命……当下的“爆款”产品,无不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亮眼结晶。 在过去一二十年中,文化与科技行业在投资界热度攀升,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里,有7家都来自文化科技行业。 当前,文化随着科技赋能,正在孕育出一个又一个新质生产力。拿音视频装备产业来讲,看看你家小区的车库就知道: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经占领了车库的半壁江山,从前排中控台到后排娱乐屏,智能座舱的感官系统已武装到牙齿,摄像头、传感器、杜比音效组成“数字神经丛”,车载大屏甚至卷出升降旋转的仪式感。全国音视频装备产业市场容量已经达2万亿左右,而曾经的“老三件”(音响、电视、收音机等),已被拍在沙滩上。 更重要的是,科技赋能直接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故宫博物院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让观众在虚拟空间中体验《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的意境。敦煌研究院通过AI修复壁画、三维建模等技术,让无法亲临莫高窟的游客在线上感受千年历史。三星堆博物馆推出AI互动体验,结合全息投影技术,让游客可以“面对面”与古蜀文明交流……这年头,没点科技狠活都不好意思混文化圈了。 【乘势而上】文脉与代码共舞,湖南答卷有多“潮”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2024年3月在湖南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当下,“文化+科技”的化学反应在湖南加速迸发—— 曾经以《快乐大本营》笑傲江湖的马栏山,如今正用代码重写文化生产规则。乘着“人工智能”东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建立“云、网、算”统一服务平台,为影视内容生产全链路技术升级,形成强大技术底座支撑。 技术革新为音视频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超高清视频算法”支持下,4K视频渲染耗时从20小时压缩至“一顿饭工夫”;万兴科技研发的“万兴播爆”,成为跨境营销视频创作“神器”,成本降低99%。 龚政文代表展示了一组数据,马栏山园区聚集音视频产业链企业3700多家,产业人才5万多名。 科技赋能,让传统文化瑰宝在数字浪潮中绽放新光彩—— 在湖南博物院,文物展览从静态观摩升级为多维叙事,“生命艺术”数字展厅打开了一个汉代文化的艺术、想象与认知世界,“一念·辛追梦”以全息投影和沉浸式剧场,让汉代贵妇辛追讲述楚汉风云。 在永州浯溪摩崖石刻保护区,残缺的《大唐中兴颂》碑文被科技补全,强大算力正激活颜真卿的千年笔意。 从马栏山的视频超算到浯溪碑林的数字拓印,湖南的探索实践证明:文化自信的底气,既源于千年积淀,也来自科技赋能的锐气。去年,湖南文化产业营收超过3600亿元、增长近14%,增速全国领先。 今日湖南,正如岳麓书院经典对联所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只不过这次,“楚材”执的不再是毛笔,而是改写人类文明的代码之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