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具身智能”,湖南如何“上桌抢位”?
小小小小丸子 发表在 辣眼时评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76-1.html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将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透露,国家正在推动设立“航母级”的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生物制造、具身智能、6G等,也均在投资领域之内。 从“具身智能”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到“斥巨资”支持科技创新和研发工作,如此大动作再次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具身智能究竟是什么?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在哪里?湖南又将如何“乘势起飞”? ![]() 具身智能 让机器人更像人 根据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定义,具身智能是指有物理身体的智能体,通过与物理环境进行交互,从而获得智能的人工智能研究范式。 用更通俗的比喻就是,机器人像小孩子一样,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再到读书写字,能在感知周边环境中融入社会,并逐步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成为一个能学习、会思考、懂互动的机器人。 从“长相”上看,具身智能机器人涵盖多种类型,可以是人形机器人、固定基座机器人、轮式机器人,也可以是履带式机器人或者四足机器人。 ![]() 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特技。 但行业内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因为它在形态上仿人,具有类似人类的下肢运动能力和上肢的灵巧操作能力。 在2025的春晚舞台上,身着大红棉袄、扭秧歌转手绢的宇树人形机器人H1,凭借流畅的舞姿和精准的AI互动,让人形机器人这一“新物种”走进大众视野,并迅速跻身“顶流”之位。之后“人形机器人到处‘打工’”的新闻,更是宣告了“机器人越来越拟人化”时代的到来。 这打破了“机器人只能在工厂里‘干粗活’”的固有印象,不仅是对人们认知的一种超越式刷新,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颠覆式创新。 有专家表示,具身智能可以独立完成以往人类才能胜任的任务,还能与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将是未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路径。 不仅“有脑子” 更有广阔的市场 这段时间,“AI+养老”成为全国两会热点话题。也有不少网友略带调侃地发出疑问:“机器人不会突然发疯,对我拳打脚踢吧?”网友们之所以会提出担忧,是因为对人形机器人加入养老行业寄予了厚望。据湘伴君观察,身边不少“80后”“90后”,其实非常期待“机器人养老”的到来。因为“没有杂念”的机器人,可以有效规避养老服务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召唤,如何让“机器人更聪明灵泛一些”,也是相关行业正在探索的方向。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前后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对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今年,山东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河南省、山西省和深圳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发展具身智能产业。而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最佳载体,吸引了北京、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的重点布局。除了政府部门“亲自下场”,国内不少科研院所和公司也相继将资源汇聚在智能科技发展上。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就“在高智能等级人形机器人加速商业化普及”等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则表示,应积极推动陪伴型机器人进入家庭。 2025年,被业界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加速了产学研用结合的进程。随着“入局者”增多,相应的研发投入“加码”,将带来技术的成熟、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应用场景的拓宽。在日本,人形机器人公司的市场定位已经相当细分。有的专注于助老助残,能给特殊人群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同时还可以通过人设定制、声音定制,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价值。目前,中国也出现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雏形——2025年初,江苏集萃智造研发的全球首款“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接连拿下新加坡、西班牙等多国订单;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湘江1号”,可以实现“助医、助行、助兴、助力、助餐、助便、助浴”全方位健康陪护…… ![]() 江苏集萃智造研发的全球首款“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图源 集萃智造可以预期的是,具身智能机器人未来有望大规模出现在工业制造、家政服务、医疗领域、教育行业、抢险救灾、航空航天等领域,在提质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催生出万亿规模的新兴产业。 “上桌抢位” 湖南当仁不让 湖南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个“因地制宜”,道出了湖南“上桌抢位”的考量与智慧——不会“漫天抓麻雀”,更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要结合湖南实际、发挥湖南特色。 这些年来,湖南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前瞻布局电力、算力、动力“三大支撑”,算力支撑能力持续夯实。这为湖南投身具身智能行业,以“算力”驱动新质生产力营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去年,省工信厅发布《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将以加强基础支撑、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智能产品、推进“智赋万企”行动四大任务为重点,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在全国各地纷纷“押宝”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和训练时,湖南的一系列政策导向明确而又具体,即大力发展“AI+”产业,借力使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前段时间,湖南启动2025年“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中联重科研创的“人—机—环境共融的仓储物流机器人研制项目”,就是通过研制面向仓储物流场景的智能机器人以及支持具身智能的AI原生云平台,以促进湖南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 中联重科人形机器人在生产车间作业。图源 中联重科公众号 有人曾说,“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人类的密友,但不能成为人类的‘平替’”。这句话清晰道出了科技创新的本质是服务人民、助力发展。对湖南而言,紧跟节奏、深度探索,不断拓展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等风来的时候”,自然能掌握“乘势而上”的主动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