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2024学年九上还存疑22处
|
2024学年九上还存疑22处
磁之场 发表在 新手上路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41-1.html
2024学年九上还存疑22处
1.《学习鉴赏》,2页:(语序应意象、意境、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朗诵手段) 3.反复朗诵,看看能否回答下列问题。 ◎你觉得这几首诗的感情基调分别是怎样的? ◎诗歌的感情基调主要是通过哪些词语或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几首诗有哪些意象?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或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几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当你朗诵时,你将通过哪些手段(比如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连)来传达诗作的情感? 2.1 《沁园春·雪》4页:(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须用点号点断却无) 在句首领起下文,读时稍有停顿。如“望”“惜”二字。 还有7、8、22、34、48、54、56、65、90、97、101、109、110、117、123、124、146、147页 3.1 《我爱这土地》,8页:(多重承接复句第一层分句间不应用分号点断而应用逗号点断) 注意“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修饰语,想想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再试着给这几个长句标出重音和节奏。 3.2 《诗歌朗诵》,14页: 2.组内朗诵,互相评价、交流;然后再朗诵,看看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在小组朗诵的基础上,确定朗诵篇目、朗诵形式(如独诵、双人朗诵、齐声合诵或多人轮诵,也可以配乐、配视频朗诵),推选参赛选手,进行排练。 还有110页。 4.1 《我爱这土地》,8页:(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须用点号点断却无)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还有19、20、24、26、31、32、39、57、77、107、108、145页。 5.《单句和复句》,11页:(无须两个或两个以上,仅两个以上则可) 第二组的情况要复杂些——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在复句中称为“分句”)按照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复句”。 6.1 《递进复句·承接复句》,13页:(状语的结构助词应地不应的) ……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 还有68、69、70、72、73、74、75、76页。70页。 7.1 《递进复句·承接复句》,13页:(并列的括号间应用点号点断现缺) (1)(2)两句,后一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更进一层,是递进复句;(3)(4)两句,各分句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具有先后相承的关系,是承接复句。 还有30、34、90页。 8.《……致献词》,15页:(次序应为感、听、走) 今天,我们对党许下青春的誓言 新的百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同心向党,奔赴远方 9.1 《尝试创作》,19页:(为题应引号而非书名号) ……模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以《你是________》或《我看》为题,创作一首表达形式相近的诗歌。 还有50、64、103、110页。 10.《名著导读》,20页:(忧伤与命运,不当搭配) 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11.《敬业与乐业》,26页:(注释之“至”非“极”义而是“周全”义;理至易明,不是理/至易明,而是理至/易明)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注释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12.1 《敬业与乐业》,28页:(啊的变音变形有误)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12.2 《走进小说天地》,94页: ……大家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说的就是那个人呀! 13.1 《读读写写》,39页:(牙字旁第4笔应撇而非撇点) 附庸风雅的“雅” ![]() 13.2 《读读写写》,90页:(穴字头第4、5笔画应八字而非儿字) 空旷的“空” ![]() 13.3 《读读写写》,106页:(禿宝盖第3、4笔应八字而非儿字) 根深蒂固的“深” ![]() 13.4 《读读写写》,110页:(穴字头最后两笔应八字而非儿字) 山穷水尽的“穷” ![]() 13.5 《读读写写》,132页:(穴字头最后两笔应八字而非儿字) 心窍的“窍” ![]() 14.《岳阳楼记》,50页:(注释越,是过非到)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注释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 15.《湖心亭看雪》,57页:(全都言其小而非仅一道痕迹)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注释 〔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16.《水调歌头》,61页:(注释长,非偏在应常常) 注释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7.《怀疑与学问》,102页:(应说分句而非短句)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课文101页) 18.《谈创造性思维》,104页:(不倦应不懈怠而非不知疲倦) 注释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19.《读读写写》,136页:(“谒”之“曷”的倒数第二、三画是“人”字而非“×”) 拜谒之“谒” ![]() 20.《刘姥姥进大观园》,137页:(那里应注释哪里) 王夫人道:“问老太太在那里就在那里罢了。” 21.《刘姥姥进大观园》,138页起:(旁批说他,原文说她。他没注释为她) 旁批—— 此处设置悬念:她们会如何拿刘姥姥“取个笑儿”呢? 刘姥姥的话体现了她怎样的特点? 刘姥姥明知是拿她“取笑儿”,为什么还积极配合? 原文—— 吃酒吃饭,都有个凑趣儿的,拿他(指刘姥姥,笔者注。下同)取笑儿。 咱们今儿就拿他(指刘姥姥)取个笑儿。 丫鬟们知他(指鸳鸯)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指鸳鸯)。 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指惜春)奶母,叫“揉揉肠子”。 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指湘云等女的)姐妹换衣裳的。 快别信他(指凤姐)的话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指刘姥姥)取笑。 贾母见他(指刘姥姥)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菜也都端过来给他(指刘姥姥)吃。 22.《学习改写》,142页:(散文缺到客船的描述) 有人曾将唐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至客船)改写成一篇散文: 已经是三更半夜了,淡黄色的月亮渐渐地落了下去。黑沉沉的夜,仿佛无边的浓墨涂在天际,连星星的微光也没有,满天都是白花花的霜。 “哇——哇——”乌鸦也都归巢了,声音是那么凄凉。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心中充满了愁绪,此时陪伴我的只有江边的枫树和船头时隐时现的渔火。家乡的亲人,你们在做什么,日子过得好不好?恍惚间,两个熟悉的身影似乎出现在我眼前,可是一伸手,他们都不见了……泪水从我脸上滑落下来……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还在那里悄然而立。“当——当——”寒山寺里的钟声敲到了我的心田。这凄凉的声音,仿佛是亲人在呼唤着我回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