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鬼乱窜”,传统讲究吃“1宝、4禁忌”,驱霉运,祈平安
zyesheng 发表在 千奇百怪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21-1.html
俗话说“七月半,鬼乱窜”,在民间习俗中,农历七月一直被称为“鬼月”,传说从七月初一开始,鬼门大开,百鬼夜行,一直到了七月三十日,鬼门才会关闭。所以人们会把整个七月称作鬼月。
“鬼月”听起来确实有点恐怖,但是中国的民俗往往跟老百姓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时候人们比较相信“鬼神传说”,当很多事情不能以科学解释的时候,便会赋予它一些“神秘色彩”。 人们认为,七月的鬼魂往往是无主之魂,甚至有些恶鬼会骚扰世间活人,便会举行普渡祭祀之礼,有些地方还会有“唱大戏”、“放火灯”,以此来驱走霉运,祈福平安。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往往与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农历七月有吃包子、饺饼等习俗,但是最值得吃的就是鸭子了,老话说“七月一只鸭,万事不用怕”,因为“鸭”与“压”是同音,有压惊的意思,借此来“镇压”七月半在阳间作乱的鬼魂。 除了这层意思之外,其实鸭子确实是这个季节该多吃的食物,鸭肉是水生的,因此性凉,具有润燥祛湿的作用,加上夏季人们消耗比较大,鸭子能更好的“补虚”,所以七月吃鸭就成了一种习俗。 农历七月4禁忌 关于鬼月的禁忌非常多,大致有4个流传最广,比如“不要深夜独行”、“不直呼对方姓名”、“不深夜拍别人肩膀”、“不深夜晾晒衣物”,这些习俗都是担心被“好兄弟”盯上,甚至被鬼魂附身。 虽然看似都很迷信,没有丝毫的科学道理,但是这些恰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归根结底,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希望家人平安,健康,幸福永远。 ---来源:奇风异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