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110574个阅读者,45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4-10 09:51

丙安,时光不能遗忘的古镇



多多来了 发表在 游记·影像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39-1.html

丙安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雄踞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高山,三面环水,铺石为路,砌石为门,垒石为墙,凿石为梯,是一座修建在一块大石头上的古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恭喜,该文被华声论坛首页选录,特奖励花生2,玫瑰2。请查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09:5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0:34
古镇不大,虽然位居贵州四大古镇之列,但从体量上看,丙安小乎其渺,略乎其忽,与青岩、镇远、隆里三个古镇不可等而视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0:36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0:40
那年,红军在丙安渡口一渡赤水,开启了“四渡赤水”序幕,丙安古镇因这场著名的军事战役名声大振,因此,丙安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百地之一。仅此,就让他的声名显赫起来,凭此,跻身四大末位,以至于川盐入黔道、双龙八礅桥等特色都不禁有些黯然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0:44
路边岩石凹陷的沟槽,就是当年纤夫纤绳留下的印迹,记录着纤夫们佝偻着身躯,吃力顶风拉纤的身影,“哦叽!抵叽!哦叽!抵叽……”,整齐有力的号子也犹然在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0:46
前人凿出的纤夫石、旧迹斑斑的双龙桥、晃晃悠悠的铁索桥、崎岖蜿蜒的运盐古道、独具韵味的吊脚楼、炊烟袅袅 河水潺潺,挟丰富的自然景观创厚重的人文景观,丙安就这样于细无声中走进了人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1:0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1:03
葡伏在古镇下盘盘菌菌的流水,颇有几分江南意味,但粗砺的巨石,却提示着自己仍身处云贵高原的赤水丹霞。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1:06
一座晃晃悠悠的吊桥把古镇分为两个世界,桥是这边是喧嚣的现代建筑,桥的那边有静谧的吊脚楼,无言的大石头,还有慢慢入睡的似水流年。置身其中,随时都能感受到古今文化在这里延续和兴起。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1:06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1:07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2:46
川黔古盐道上,当年四川的盐就是从这里入贵州,赤水河沿岸的石壁上拴船的石鼻子、石墩还清晰可见,昔日赤水河畔的繁忙场景,想必当年也是百舸争流,人声鼎沸。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2:47
平静的赤水河水,寂寞而悄然地,流水汤汤,浓荫匝地,风光秀丽,清净幽雅对岸的古镇也显得那样慵懒。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6:10
未通公路以前,河运一直是丙安最主要的物流方式,因为丙滩河段水流急险,载满货物的木船,无法继续前行,必须要靠人工卸下货物,与此同时,由纤夫将空船沿纤道拉上丙滩,停泊在上码头岸边,再由人工将货物背上船运往远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6:11
丙安纤道始建于清代,由石板铺成,因当时赤水河盐运及物资运输而形成,由于年代久远,石板残缺或断裂,棱角圆润,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6:12
头上危岩千尺,自然的馈赠,提供了一个牢固的遮风挡雨之地,森严中透出为背夫们遮风挡雨的慈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6:13
有一代鸿儒、一代循吏之誉的陈熙晋撰写的《下丙滩》印刻描红高悬在石壁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6:14
丙安纤道边的摩崖石刻苍劲有力,镌刻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德傲泛舟”,民国11年(1922年)的“出民水火”和“畏威怀德”这些石碑即为“军功德政碑”,至今保存完好。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0 16:16
惠及乡邻,是民国十一年(1912年)保绅商士庶为了彰显王禹绘为乡邻做出巨大贡献而刻的碑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40873 s, 9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