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6-27 18:23

王充《论衡》卷2累害篇诗解1福非己力祸不由我未进身被三累己用身蒙三害[原创]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王充《论衡》卷2累害篇诗解1福非己力祸不由我未进身被三累己用身蒙三害

题文诗:
凡仕宦有,稽留不进,行节亦有,毁伤不全,

罪过也有,累积不除,声名亦有,暗昧不明,

才非下也,行非悖也,又知非昏,策非昧也,

逢遭外祸,累害之也.非唯人行,凡物皆然.

生动之类,咸被累害.累害自外,不由其内.

不本累害,所从生起,徒归责于,被累害者,

由智不明,暗塞于理.物以春生,人保之以,

秋成人必,不能保之.卒然马践,刀镰割茎,

生者不育,至秋不成.不成之类,遇害不遂,

不得生也.鼠涉饭中,捐而不食.捐饭与彼,

不污者钧,以鼠为害,弃而不御.而君子之,

累害与彼,不育之物,不御之饭,同一实也.

俱由外来,故为累害.修身正行,不能来福;

战栗戒慎,不能避祸.祸福之至,幸不幸也.

故此而曰:得非己力,故谓之福;来不由我,

故谓之祸.不由我者,谓之何由?由乡里与,

朝廷夫乡,里有三累,朝有三害.累生乡里,

害发朝廷,古今才洪,行淑之人,遇此多矣.

何谓三累?凡人操行,不慎择友,同心恩笃,

异心疏薄,疏薄怨恨,毁伤其行,此一累也.

人才高下,不能钧同.同时并进,高者得荣,

下者惭恚,毁伤其行,此二累也.人之交游,

不能常欢.欢则相亲,忿则疏远,疏远怨恨,

毁伤其行,三累三害:位少人众,仕者争进,

进者争位,见将相毁,增加傅致,将昧不明,

然纳其言,此一害也.将吏异好,清浊殊操.

清吏日增,郁郁之白,举涓涓言,浊吏怀恨,

徐求其过,因纤微谤,被以罪罚,此二害也.

郡将或幸,佐吏之身,纳信其言.吏非清节,

拔人越次,迕失其意,毁之过度.清正之仕,

抗行伸志,遂为所憎,毁伤于将,此三害也.

夫未进也,身被三累,己虽用也,身蒙三害,

孔丘墨翟,虽不能免,颜回曾参,不能全身. 

【原文】

  2·1凡人仕宦有稽留不进(1),行节有毁伤不全,罪过有累积不除,声名有暗昧不明(2),才非下,行非悖也(3),又知非昏(4),策非昧也(5),逢遭外祸,累害之也(6)。非唯人行(7),凡物皆然。生动之类,咸被累害(8)。累害自外,不由其内。夫不本累害所从生起(9),而徒归责于被累害者,智不明,暗塞于理者也(10)。物以春生,人保之;以秋成,人必不能保之。卒然牛马践根(11),刀镰割茎,生者不育,至秋不成。不成之类,遇害不遂,不得生也。夫鼠涉饭中,捐而不食。捐饭之味,与彼不污者钧(12),以鼠为害,弃而不御(13)。君子之累害,与彼不育之物,不御之饭,同一实也(14)。俱由外来,故为累害。

  【注释】
  (1)稽留:停留。(2)暗昧:昏暗。(3)悖(b8i倍):违背。
  (4)知:通“智”。昏:糊涂。(5)策:计谋。昧:愚昧。
  (6)累:毁伤,祸害。(7)行:实行,施行。(8)咸:全都。
  (9)本:探究,推原。(10)暗塞:愚昧不明。

(11)卒(cu促):同“猝”。卒然:突然。
  (12)钧:通“均”,同样的。(13)御:进食,食用。(14)实:等。
  【译文】

 一般人做官常有保持原状不被提升的,品行节操有遭到毁谤而不完美的,罪过有累积而不能免除的,名声有不清白的,这不是由于他们才能低下,也不是品行违反情理,更不是头脑糊涂,主意不高明,而是碰上了外来的灾祸,接连受到损害的缘故。这种遭变累害的情况,不仅在人类中存在,但凡有万物的地方都是如此。只要有生命能活动的东西,都全会被毁伤损害。这些毁伤损害都来自外界,并非从他们自身产生。人们不去追究累害从何产生,而只是把责任归罪于被累害者,真是些头脑糊涂,不明事理的人啊。使作物在春天萌芽生长,是人力可以保证的;但是到秋天一定要有好的收成,却是人力未必能保证的。不知何时牛马践踏了作物的根,镰刀割断了作物的茎,长得好好的却不结实,到秋天没有收成。没有收成的作物,是遭受祸害发育不顺利,未能长成的缘故。老鼠爬进饭中,只好扔掉不吃。其实扔掉的饭的味道,跟那些没有被弄脏的饭,味道是同样的,只是由于老鼠的损害,只好抛弃不吃。受毁谤损害的君子,跟那些不成熟的作物,不吃的饭,是同等的。受害因素都从外界而来,所以称为“累害”。

  【原文】

  2·2修身正行,不能来福;战栗戒慎,不能避祸。祸福之至,幸不幸也。故曰:得非己力,故谓之福;来不由我,故谓之祸。不由我者,谓之何由?由乡里与朝廷也。夫乡里有三累,朝廷有三害。累生于乡里,害发于朝廷,古今才洪行淑之人遇此多矣。何谓三累三害?凡人操行,不能慎择友。友同心恩笃(1),异心疏薄,疏薄怨恨,毁伤其行,一累也。人才高下,不能钧同。同时并进(2),高者得荣,下者惭恚(3),毁伤其行,二累也。人之交游,不能常欢(4)。欢则相亲,忿则疏远,疏远怨恨,毁伤其行,三累也。位少人众,仕者争进,进者争位。见将相毁(5),增加傅致(6),将昧不明,然纳其言(7),一害也。将吏异好(8),清浊殊操(9)。清吏增郁郁之白(10),举涓涓之言(11),浊吏怀恚恨,徐求其过,因纤微之谤,被以罪罚(12),二害也。将或幸佐吏之身,纳信其言。佐吏非清节,必拔人越次(13),迕失其意(14),毁之过度。清正之仕(15),抗行伸志(16),遂为所憎,毁伤于将,三害也。夫未进也,身被三累,己用也,身蒙三害,虽孔丘、墨翟不能自免(17),颜回、曾参不能全身也(18)。

  【注释】
  (1)笃(du堵):厚。恩笃:感情深厚。
  (2)并进:这里指一起去做官。
  (3)恚(hui会):怨恨。
  (4)欢:喜悦,快乐。这里指感情融洽。
  (5)将:指东汉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太守,因为大守同时又兼管军事,当时习惯上称“将”。
  (6)傅:通“附”,附盖,增益,过分。致:达到。
  (7)然:认为是对的。
  (8)将吏:将的下级官吏。异好(hao号):不同的爱好。
  (9)清:清高,这里指品德好。浊:污浊,这里指品德坏。
  (10)郁郁:茂盛的样子,这里形容品行非常清白。
  (11)涓涓:美好。这里指高明。
  (12)被:加。
  (13)越次:不遵照常规,任意提拔。
  (14)迕(wu伍):违背,抵触。失:改变,不符合。
  (15)仕:通“士”,这里指官吏。
  (16)抗:通“亢”,高尚。伸:展开。
  (17)墨翟(di敌):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传说是宋国人,长期居住在鲁国,曾做过宋国大夫,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又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18)颜回(公元前521~前490年):字子渊,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学生。孔子极称赞他的德行,后来历史上尊为“复圣”。曾参(sh5n身):曾子(公元前505~前436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武城(今山东省费县),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史记》说他“能通孝道”,作《孝经》。后来历史上尊为“宗圣”。

  【译文】
 修养身心端正品行,不能得福;战战兢兢小心谨慎,不能躲避祸害。祸福的到来,只是幸运与不幸运。所以说:得到好处,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所以称它是福;灾难的到来,不是由于本身原因,所以称它是祸。不是由于自身原因,说说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乡里与朝廷。乡里有三累,朝廷有三害。累产生在乡里,害发生在朝廷,古往今来才能洪大品行贤淑的人,遇到这些情况多了。什么叫三累三害?就一般人的操行来看,不能慎重选择朋友。朋友之间同一条心,感情就深厚,不能同一条心感情就会疏远淡薄,一疏远冷淡就产生怨恨,就毁谤伤害朋友的品行,这是一累。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不可能等同。同时一起去做官,才能高的得到荣升,才能低的(由于没当上高官)就惭愧怨恨,就毁谤伤害朋友的品行,这是二累。人之间互相来往,不可能总是感情融洽。欢喜的时候就相亲相爱,忿恨的时候就疏远冷淡,一疏远怨恨,就毁谤伤害朋友的品行,这是三累。

 职位少而想做官的人多,当官的都争着要进升,升官的又要争地位。于是见到郡守就相互诋毁,过分夸大和捏造事实,郡守糊糊涂涂还没有弄清真相,就相信并接受了那些意见,这是一害。郡守下面的官吏爱好不样一操行的好坏也不一样。操行高尚的官吏,名声越来越清白,不断提出高明的建议,操行恶劣的官吏,心里藏着私愤,慢慢等待时机,找别人的过错,凭着一些小诽谤,就给别人加上罪名进行惩罚,这是二害。郡守有的宠信辅佐官吏的品节,就相信并接纳其意见。辅佐的官吏操作不清白,一定会任意提拔亲近的人,对不顺从、不符合他们心意的,就大肆诋毁。清廉端正的官吏,品行高尚,志向远大,于是被他们所憎恨,就在郡守面前诋毁伤害他们,这是三害。唉,还没有做官,自己就遭受三累,当了官,自己又要蒙受三害,即使是孔丘、墨翟也不可能避免,颜回、曾参也不可能保全自己。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6-29 07:29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6-29 07:29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0472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