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感谢监控陪了孩子6年”,这话为何让人窒息? [打印本页]


作者: 包袱铺    时间: 2024-6-17 09:02     标题: “感谢监控陪了孩子6年”,这话为何让人窒息?

  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江苏一家长在高考结束后,把放在儿子房间6年的监控拆了下来,并发文称“感谢监控陪了儿子六年”,引发热议。



  对此,有网友称:“我家也装了!其实不是不尊重孩子,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是跟手机、电脑、游戏在较量。”也有不少网友直言:“一句都是为你好,可以做出多么离谱的事”“窒息感满满”。面对网友争论,该家长回应称监控平时不会看,只是让孩子心里有个约束。



  其实,类似的做法并非个例。此前,还有家长晒出影视剧《小欢喜》中英子同款的“透明玻璃书房”,并表示这样装修,就是监督小孩做作业的。



  说实话,这些做法看似“上心”,本质上却是很偷懒的教育方式。因为家长更多是以不信任的视角监督孩子的外在行为,却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分析这些行为表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引导他们形成真正的自驱力。如此一来,即便孩子表面顺从,也可能只是糊弄着“表演好学”,是被动地被推着走。



  同时,这样令人感到窒息的做法,也不利于保护孩子的个人隐私。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应当享有私人空间和成长的自由。而中学时代的学生,也已经有了基本的隐私意识。就此看,家长前述做法,显然并没有尊重孩子的个人隐私。



  而且,在这种监控模式中,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处于被凝视、被评判的状态中,其作为独立个体的自我意识显然是被压抑的。要知道,学业并非人生的全部,高中不仅是冲刺高考的关键时期,更是养成独立人格,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兴趣爱好和自律性的重要阶段。



  试想,如果闲暇时与同学打电话聊聊天,学习累了想刷刷短视频放松一下,或是就想在床上躺一会儿,此时还要顾及头顶上的监控,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窒息。如此密不透风的环境下,真实的自我又如何能舒展成长?长此以往,只会增加亲子关系的隔阂,逼着孩子以伪装、躲藏等方式关上“心门”,隐藏真实的自我。



  现实中,高考结束后,一些家长会舒一口气地摘下监控,认为其成功完成了历史使命。殊不知,这种监控模式的负面影响并不会就此停止。其大概率会成为一种巨大的思维惯性,伴随孩子进入大学阶段。



  比如,监控下长大的孩子,习惯于迎合他人的期待,完成外界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可进入大学后,会发现不管是学业还是职业规划,都存在着多条可能的路径,关键要看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而长期被父母掌控的学生,由于未经自我决策的锻炼,就可能会“习得性无助”,因为缺乏人生目标而陷入迷茫和空虚中。



  此外,也不排除一些学生会在脱离监控环境后失控,“报复性”地玩游戏、刷视频,弥补曾经被压抑的需求。让人窒息的监控管理下,即便能取得一时的成绩“胜利”,也会给孩子的发展留下诸多隐患。



  说到底,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成长的个体,而不是被严密操控的“学习机器”。这也提醒家长,要拉长时间的维度,跳脱一味看成绩的执念,学会以信任、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发展,用平等、尊重的态度经营亲子关系。
作者: 牧星场主    时间: 2024-6-17 09:03

孩子还有啥隐私可言
作者: wohaoainia    时间: 2024-6-17 09:04

不提倡这样的做法,但是也不能排除有个别孩子需要这样的监管
作者: 103867885    时间: 2024-6-17 09:05

我觉得上小学就应该拆了
作者: qiupizi    时间: 2024-6-17 09:06

监控要拆,父母的控制欲更得拆
作者: kobezeng    时间: 2024-6-17 09:08

主要看家长是用来干嘛的,一直坐边上陪着有时候也挺压抑的双方
作者: 烽火    时间: 2024-6-17 09:09

其实不好 大学里疯狂反弹
作者: tamlelin    时间: 2024-6-17 09:10

难怪现在学生心理问题多,到时候出了事还要怪学校和老师
作者: xiamiye    时间: 2024-6-17 09:11

什么家长好窒息的操作
作者: workingzc    时间: 2024-6-17 09:12

我们现在小学,卧室也装监控,主要是孩子放学自己在家,又没有自控力
作者: robot2    时间: 2024-6-17 09:13

这要考不上咋整
作者: 烽火    时间: 2024-6-17 09:14

然后孩子这辈子都学不会自律
作者: 布丁果果    时间: 2024-6-17 09:16

那么大了,没有点儿隐私吗




欢迎光临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