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人到中年,有所不为 [打印本页]


作者: 千年飞山    时间: 2022-8-7 14:29     标题: 人到中年,有所不为

人到中年,有所不为

老总裁到了退休年龄,他打算把所有工作都交给接任者,是一位四十多岁、年富力强的中年人。
正式交接之前,他想对接任者进行最后一次考核:将一份价值100美元的产品卖给一个吃不上饭的贫民。
老总裁说,这也是当年他接任总裁职务时面临的一项挑战,而他正是通过了这项挑战,才成了新总裁。
  规定的期限到了,接任者来到老总裁面前,面露羞愧,说:“对不起,我没能完成挑战。”
  老总裁问:“你没有说服他吗?”
  “其实事实也并不是这样……”接任者说,其实只要他肯开口,就能说动贫民买下那份产品。但面对那个在饥饿边缘挣扎的贫民,接任者实在不忍心让他买下昂贵且对他毫无用处的产品,那样会让他的生活雪上加霜。
“我承认这是我的无能,您当年一定比我更有能力和魄力,完成了这项任务!”
  老总裁笑道:“恭喜你,你通过了最后一次考核!我不怀疑你的能力,也看好你有所不为的人品。事实上,你的做法和我当年的做法一样。”
  人生一世,相比有所作为,有时的有所不为更加重要!有些“不为”是不能,有些“不为”是选择,而善良正是做人的底线、做事的根基。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离娄下》里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宋代陈亮也在《酌古论•先主》里强调:“当理而后进,审势而后动,有所不为,为无不成,是以英雄之主常无敌于天下。”
古人的经验之谈,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干事业,应该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唯其如此,才能大有所为!
人到中年更应该如此,要懂得有所不为。
曾几何时,我们还是那个放荡不羁的少年,甚至曾梦想仗剑走天涯。转眼间,已是人到中年。
中年人最大的卑微就是夹板生活,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孩子需要抚养。这个时候的世界,我们没有退路和矫情可言,压力无形中就像一座山,生存压力和经济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学会看透。
人到中年的通透,就是在压力下懂得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好地应对压力。其中一点很重要,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量力而行才能将压力转换为奋斗的动力。
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只有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才能专心致志做成事业。
所以,人到中年如果要想有一番成就、把下半生过好,避免失败带来更多的伤痛,就应当学会有所不为,放弃那些本不应属于自己的东西,丢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事实证明,学会适当的放弃,就能走得更远!在必要的时候放弃,远胜于在不适合的地方坚持。
杨振宁是我国出色的物理学家,但他在年轻的时候,却曾想成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
1946年,杨振宁进入芝加哥大学,在实验室里工作了整整一年多。然而,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时常出现爆炸的情况。
他思考了很久,回想起自己从小手工活就非常差,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确实很弱。
于是,他放弃了自己不擅长的实验物理,转向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最终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物理史上。
杨振宁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能够认清自己的局限,放弃不适合自己的方向,从而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真正大有作为的人,总是懂得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许多时候,恰恰因为自己的有所不为,才成就了载入史册的大作为!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2-8-8 08:25

谢谢分享!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2-8-9 08:10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