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人到中年不如静 [打印本页]


作者: 千年飞山    时间: 2022-7-26 08:09     标题: 人到中年不如静

人到中年不如静

人到中年,恨不得自己能有三头六臂,可以一心二用,练就十八般武艺,把家里家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现实却是,即使我们拼尽全力,依旧焦头烂额。
如果将人生比作四季,那么中年就是人生之中的“多事之秋”。
此时,我们不但要面临给父母养老的压力,还要面对照顾子女的压力,更要面对工作上的压力。
在多重压力之下,我们很容易使自己的情绪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之下。
难怪有人感伤:狗日的中年!
在这个焦虑的年龄,最怕的是自己静不下来,心不静,则万事慌乱,理不清解决纷杂事物的头绪。
《六祖坛经》里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心没有静气,那么就算现实是风平浪静,他也会感觉到风吹幡动。
确实如此,一个人静不下来,就会失去对事物的理性判断,总会越忙越错,最终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今以来,圣人贤者们都强调一个“静”字,在这方面,苏东坡可谓做到了极致。
哪怕被同僚排挤,被皇帝贬官,苏东坡总是平心静气,尽量消除躁动之心的影响。在他看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哪怕被贬到了沼气丛生、环境极差的岭南,苏东坡也能乐此不疲,感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人生,没啥大不了的,没有过不去的坎,顺其自然也就一挺而过了!
能不能赚到大钱,那是时机说了算;会不会做到大官,那是机遇的问题。
既然如此,为何不随遇而安呢?
王阳明曾说过:“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只有心静者,方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并能够根据事物的客观变化,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抉择。
尤其在这个浮躁、功利而又压力山大的时代,人到中年更需要“以静制动”。
只有让自己静下来,不想东想西、忙这忙那,认真过好每一天,才能不负人生。
有个朋友,曾经非常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饭局,他觉得能被人邀请吃饭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但是,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为了维持这种社交关系,在酒桌上不得不说些跟自己毫无关系的话,即使没话也找话、接话,“除了听到一些八卦,没什么收获,还很累”。
后来,他一下班,便关起门来安安静静看书,陪陪妻女,或者理一下工作思路。从此,事业越做越顺,已经成为一个大老板了。
他说,现在反倒每天轻松多了,也更充实了。
正如三毛所说:“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
其实,一个人并不需要太多的信息和社交,少出去应酬,正好有个清净和舒服。
当然,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交往来联络感情。朋友也并不是拒绝所有的社交,而是学会了选择和放弃,不再是以前的“有喊必到”,非必要不外出而已。这样,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的工作、过自己的生活。
懂得了取舍,也就获得了新生;“静得下”,实际上有“大作为”!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2-7-26 09:59

谢谢分享!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2-7-27 08:55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